五代結篇關於宋朝建立的一些事情(第2/3頁)

趙匡胤問趙普:“朱溫廢唐至今不過五十年,卻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亂極矣!五代大亂,病根就在軍權外流,今朕要收回天下之兵,治天下久安計,你以為如何?”趙普自然支持:“地方藩鎮手控軍政財糧,中央對此束手無策,君弱臣強,主次顛倒。若欲天下長安,必奪其兵,收其錢糧,使藩鎮無兵,天下治矣。”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趙匡胤宴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親信諸將,宴半,趙匡胤嘆道:“非汝等,朕安居於此?但是現在朕才知道做天子不若做節度使。”守信大惑:“陛下何言及此?”趙匡胤假裝淒涼狀:“大鎮節度,誰不望此事?我能做得,別人也能做得。”石守信等人知道趙匡胤起了疑心,伏地泣言:“天下以定,誰還敢有不臣心?”

趙匡胤真是個演戲高手,見他們已經上了道,心中暗笑,臉上卻陰雲重重:“我們生死相交十余年,固知汝等忠於我,但你們手下若有非分之徒,強披黃袍於汝身,雖汝等欲不為,又能如何?不見朕之前事乎。”

石守信嚇的直哭:“臣不敢,請陛下給臣等指條活路。”趙匡胤見演的差不多了,把心窩子話掏了出來:“人這一輩子,怎麽都是一個活字,你們都是聰明人,何必貪戀權勢,不如交出兵權,安享富貴。你不負朕,朕必不負你。”這幫大爺終於知道了趙匡胤要幹什麽,趙匡胤雄武過人,除了柴榮就是他了,李筠、李重進如何?不照樣被他滅掉,誰還敢把九族身家押在賭桌上?紛紛交出兵權。

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從此,地方軍政財權統統上繳中央,《宋史兵志》雲:“更歷五代,亂亡相踵,未有不由於兵者。太祖起戎行,有天下,收四方勁兵,列營京畿,以備宿衛,分番屯戍,以捍邊圉。”有宋一代,再無藩鎮之患,趙家安享江山三百二十年。

宋代脫胎五代,深曉五代積弊,武人弄權,導致天下大亂。宋朝吸取了教訓,但有些矯枉過正。宋朝十八帝,真正可以稱為軍事家的也只有趙匡胤一人,趙光義自詡“通曉軍事”,可偉人毛澤東一句“此人素不知兵”,就給蓋棺定論了。

不管怎麽說,宋朝都是中國歷史一個極端重要的時代,宋朝建立的一些制度直到現在還為我們所熟用,說宋朝影響了一千年的中國歷史並不過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史的走向。一代大儒陳寅恪先生也說過:“唐之世近於古,宋之世近於今。”宋朝對於歷史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論是他的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

關於趙匡胤之死,千余年來風言不斷,“燭影斧聲”是宋史第一大疑案,趙匡胤死的非常突然,宋史只稱:“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癸醜(十日),帝崩於萬歲殿。”野史傳言,趙匡胤死前,是夜大雪,趙匡胤急召趙光義來見,將太監宮女全都屏出殿外。只見綽綽燭影中,趙匡胤舉斧大言道:“好做!好做!”然後趙光義大哭,帝崩矣。

趙匡胤如何死的,歷來說法不一,但大多數人是傾向於趙匡胤是非善終,而且趙光義即位有些不明不白。雖然趙光義繼位後說什麽杜太後曾有“金匱之盟”,讓趙匡胤傳位於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再傳回趙匡胤子德昭。

但金匱之盟的真實性實在不高,而且現實中的操作性太低。杜太後如何知道趙匡胤早死?按正常活法,趙匡胤活到七十歲不成問題,此時趙德昭也快五十歲了,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幼主。即使金匱之盟只是應急措施,但為什麽在趙匡胤健在時沒有把金匱之盟公之天下?只是憑趙光義之口說出來,真實性有多高?只有天知道!

按正史說法,趙匡胤死後,宋皇後曾經讓太監王繼恩急召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跑到晉王府叫來了趙光義。趙光義猶豫不決,王繼恩急了:“事久,將為他人有矣。”趙光義這才入宮,宋皇後見趙光義突至,知道大事已去,泣不成聲:“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不明白王繼恩區區一個內侍太監怎麽會有天大的膽量做這樣滅九族的勾當?如果王繼恩身後沒有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他怎敢如此?

放眼當時宋朝政界,除了趙匡胤之外,天下最有勢力的就是晉王開封尹趙光義。趙光義主政開封十五年,編織了一條龐大的政治網。但趙匡胤總是這麽健康的活著,趙德昭早晚要長大,那時還有他趙光義什麽事? 而且趙光義即位後,開始打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以及趙普被趙光義拋棄,從哪方面看,趙匡胤的死都和趙光義脫離不了幹系。

關於宋朝的事情,先就說到這吧,這次主要寫的是五代,宋朝點到為止。五代已經寫完了,下面開始折回頭來,我們回顧一下十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