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一代聖主柴榮的英雄事跡(第2/22頁)

柴榮雖然出身貧寒,但還能識得一些文字,喜歡看歷史哲學方面的書籍,性格沉穩,不事張揚。而且柴榮長相英武,精於騎射,馬上功夫也了得,撂到現在絕對是能傾倒眾生的霸氣男人,有天生的領袖氣質。

後來郭威滅漢稱帝,建立大周王朝,因為郭威的兒子都沒了,便將柴榮做為皇位繼承人。說來也奇怪,五代五十三年裏居然沒有一個皇太子,都是以藩王身份繼位,柴榮也是這樣,被封為晉王,廣順三年(公元 953年)三月,柴榮主政京師開封,開始了繼位的準備工作。歷史上以晉王身份後來入承大統的有好幾位,比如唐高宗李治、宋太宗趙光義、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等人。

郭威死後,柴榮不出意外的繼承了皇位,成為大周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柴榮雖然不是郭家人,但對養父加姑父郭威感情深厚,將郭威遺柩下葬蒿陵(在今河南新鄭郭店鎮境內),並委派“德高望重”的老太師馮道為山陵使,負責安葬大行皇帝諸事宜。

柴榮當皇帝時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沒有任何改變,周朝也只是控制著中原地區,南方還有李璟的南唐、錢俶的吳越、劉晟的南漢、孟昶的後蜀、高保融的荊南三州之地、清源軍(今福建泉州一帶)的陳洪進、湖南原楚國轄地正由周行逢和王逵進行殘酷的爭奪。北方也不平靜,強大的契丹橫於北方,加上視後周為死敵的北漢,西北角還有一個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即西夏的前身)。

不過南方對於周朝基本沒什麽威脅,也構不成威脅。只有北方的北漢劉崇勾結契丹屢屢南下找事,對周朝的威脅最大,北漢以後漢正統自居,對郭威建立的後周有著刻骨的仇恨。“大漢皇叔”劉崇自持有契丹“叔叔”的撐腰,夢想有一日能殺回汴梁,恢復“大漢江山”。

劉崇眼中只有郭威這個仇人,雖然他知道郭威的厲害,但對柴榮並不了解,以為不過是黃口孺子(拜托,柴榮已經 34歲了)。聽說郭威死了,劉崇喜不自禁,此乃天時,天予不取,反受其禍,劉崇豈肯錯過良機。

周顯德元年(公元 954年)二月,柴榮即位不久,邊關傳來八百裏加急軍報:北漢劉崇協同契丹武定節度使楊袞所部三萬余人出團柏谷(今山西祁縣東)直逼潞州(今山西長治)。

柴榮看過軍報後,把書案一拍:“劉崇老兒欺朕新立,南侵潞州,想給朕一個好看。朕豈是好惹的人?!”當下決定要親征河東,狠狠敲打劉崇和契丹人。

柴榮手下的那些大臣想的卻和柴榮不一樣,這些人以馮道為首紛紛勸道: “陛下,前次劉崇被我大敗,數年不敢越關南下,是不是情報弄錯了。何況陛下新近即立,應該先穩定國內局勢。陛下最好不要倉促行事,派幾員大將前去平賊就行了,何必勞動聖駕?”

這些人想的什麽,柴榮當然知道,暗罵:“一群怕死鬼!”,面帶怒氣: “劉崇向來沒把朕當回事,朕豈能讓老匹夫輕視,朕必須讓劉崇知道朕的厲害,不然以後更別想過安穩日子。”馮道一味勸阻,柴榮急了:“唐太宗手定天下,事當親行,朕平時仰慕太宗久矣,彼能行之,朕何不可?!”

馮道笑了笑:“唐太宗自是唐太宗,陛下自是陛下。”柴榮一聽很不高興: “河東鼠子籍強虜之勢,為吾大患。今朕手下有百州健兒強鋒之刃,蕩滅劉崇如泰山壓頂一般。”馮道不依不饒:“山自是山,陛下自是陛下。”

柴榮臉色往下一沉,正待發作,宰相王溥站出來說道:“強寇一日不除,邊患一日不息,臣以為陛下當親臨前線,鼓舞三軍士氣,以陛下神武,掃賊易如覆掌耳。”柴榮大喜,不再理會馮道的糾纏,下詔親征。

此時劉崇沒看上潞州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繞城南下,在高平(今山西高平)正遇上率軍北上尋找劉崇主力的柴榮,兩軍開始激戰。周軍因皇帝親征,誰不想在皇帝面前出出風頭,以便圖個聖恩浩蕩。如虎下山一般,殺退北漢軍。劉崇這才知道柴榮來了,也不敢大意,命軍後退至巴公原(今山西高平玉井村)。自己坐陣中軍,契丹大將楊袞率契丹軍處右軍,心腹大將張元徽處左軍,三軍互為犄角,防禦周軍。

柴榮哪怕這個陣勢,也如法對應。以宣徽使向訓、鄭州防禦史史彥超處中軍,柴榮的表哥馬步軍都虞侯(高級武官)李重進、滑州節度使白重贊處左軍,步軍都指揮使何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處右軍,柴榮做為壓陣,在後觀戰。

劉崇看到周軍的兵力比聯軍要少,不禁有些後悔:“周軍就這點子兵,還不夠朕做餡,早知道這樣,何必請來契丹軍分功,一人吃獨食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