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第4/4頁)

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正德皇帝信用宦官,但大權在握,並殺掉了準備造反的大太監劉瑾。而唐敬宗則死於太監劉克明之手,而且還是和太監們一起喝酒之後被幹掉的,想必七百年後的大明太師、鎮國公、總督軍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一定對這個頑童皇帝嗤之以鼻。唐寶歷二年(公元 826年)十二月,唐敬宗 “暴崩”,李湛死的時候只有十八歲,還是個懵懂的少年。死後,弟弟李昂繼位。

唐文宗李昂在位十四年,處處受制宦官,連日常起居都要受宦官的制約,活的非常窩囊。公平來說,唐文宗不似唐敬宗那般頑劣,也有恢復祖業的志向,但志大才疏,用人不明。他為了和實際控制朝政軍權的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集團進行對抗,提拔了兩位“改革家”鄭注和李訓,準備讓他們幫助自己除掉可惡的太監們,重新控制權力。

可哪知鄭注和李訓是兩個繡花枕頭兩包草,貿然發動政變,就是歷史特別有名的甘露之變。結果事機不密,被宦官們發覺,幹脆將唐文宗扣押起來。仇士良利用控制的禁衛軍對發動事變的李訓鄭注等人進行殘酷的反報復,共殺死六百多人,宰相王涯也暴屍街頭,李訓被抓後請求押解人員把他殺死,以免受到宦官的汙辱,鄭注後來也被仇士良殺掉。一場大事以失敗收場,宦官勢力更加猖狂,唐文宗名為皇帝,實為囚徒,生不如死,唐開成五年(公元 840年)正月,李昂郁郁死去。

唐穆宗有五個兒子,其中有三個坐了皇帝,非常少見。前面兩個皇帝要麽頑劣,要麽懦弱,後面這一個皇帝還算有所做為,就是唐武宗李炎。普通人對唐武宗比較陌生,但他在中國佛教史上卻大大的有名。

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歷史上三個謚號或廟號為“武”的皇帝沉重打擊佛教勢力,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辛棄疾千古絕唱《永遇樂》中的佛狸就是他),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一宗是指五代後周世宗柴榮,以後會專門講到他的事情。武宗在內政中抑制宦官,文宗時飛揚跋扈的大太監仇士良被武宗整的昏頭轉向,最終被削奪兵權,廢居府中,不久死去。

武宗非常信任唐史著名的“牛李黨爭”的李黨黨首李德裕,充分放權,讓他大展拳腳。李德裕也確實有兩把刷子,李德裕在武宗的支持下,平定了澤潞“節度使”劉稹的叛亂,拔掉了離長安最近、也是威脅最大的一枚釘子。除掉了眼中釘,武宗的日子過的就比較舒服了,後來宋太祖趙匡胤所說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是這個道理。

武宗崇尚道教,也經常找些道士練些仙丹之類的吃,可能是吃了太多的緣故,脾氣變的非常古怪,身體越來越差,“是藥三分毒”這話一點不假。武宗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便幹了一件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稀罕事,就是立自己的叔叔光王李忱為皇太叔,確定李忱的皇位繼承人的地位。一般在位皇帝都是會立自己的兒子做皇位繼承人,實在不行就立侄子,再不行就立自己的兄弟,立叔父為 “皇太子”,唐武宗是史上獨一份兒。

唐會昌六年(公元 846年)二月,唐武宗病死,皇太叔李忱繼位,就是史稱小太宗的宣宗皇帝。但客觀來說,唐宣宗不用說和真正版本的太宗李世民相比,就是和“盜版太宗”的唐憲宗(就是宣宗的父親)比起來,宣宗的功績也遜色不少。雖然宣宗在位十三年間,藩鎮沒有惹出太大的亂子,邊境上也沒甚大事,經常作亂的宦官勢力老實了一陣子,吐蕃、回紇也還算比較老實,但這些多是唐武宗時代打下的底子,宣宗吃個現成飯罷了。

當然,能坐守十三年相對太平的日子,沒幾下子也是不行的,換成晉惠帝那樣,非亂不可。宣宗時代最引起後代史家注意的大事件就是在安史亂後被吐蕃侵占近百年的河西地區重新回到大唐帝國的懷抱,而做出這場天大事業的英雄,名叫張議潮,是唐朝後期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這也是唐宣宗時代最大的亮點。

唐宣宗這個人,可能因為出身和少年經歷的原因,性格上可能有些缺陷,氣度比較狹小。他的母親鄭氏本是淮西鹽鐵使李锜的侍女,後來李锜做亂被唐憲宗平定,鄭氏被帶到宮中,受到憲宗臨幸,生下宣宗。鄭氏可能在宮中受到了當時的皇後郭氏的氣,在兒子當皇帝後,開始進行報復,把個名門出身的郭氏皇太後活活氣死,死後還不準備把郭太後與唐憲宗安葬在一起,確實做的太過分了。

這個郭氏皇太後出身可非常不一般,很具有傳奇色彩,她的祖父是郭子儀,她的父親是郭暖,她的母親是升平公主。現在人對郭子儀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一提到郭暖、升平公主會有些茫然,這是誰啊?呵呵。京劇中有出名段《打金枝》,現在許多電視劇經常播放的醉打金枝的情節,說的就是郭暖和升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