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的統一(第2/7頁)

其次,劉邦之所以一聽到這麽個“又紅又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高興,是因為這類事情的象征意義非凡,說明老天爺在他劉三兒落草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敲定了讓他得到整個天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劉邦本人從來沒有聽到過,因為那是後人編造的。倘若由劉邦來編這個故事,他說不定會把自己編成是黑帝之子,而不是什麽赤帝之子——為啥是黑帝之子,這事兒咱們後面再談。

所有這一切,都要涉及中國歷代王朝全都關心的一件超級無聊的大事,也是再重要不過的宣傳方針:德性。請北方的朋友們注意,不要把這裏的“性”字讀輕聲……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裏,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史記·高祖本紀》節選

倒黴的無名數學家

所謂“德性”,這個“德”就是指的道德,所謂“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可見咱們中國人幾千年前就在講以德治國了。至於“性”,指的是屬性。德性就是道德的屬性,國家政權的屬性。

西方講究“君權神授”,中國講究“受命於天”,兩者雖然表面上瞧著意思差不多,不過具體操作起來區別可就大了。西方的神再怎麽無形體無容貌,三位一體,終究有其實在的一面,而中國的“天”則徹底是個虛的概念。就好像“道”一樣,虛無縹緲而又無處不在,仿佛《一九八四》裏的老大哥,隨時偷窺著君主的行為,假如君主做了什麽狗屁倒灶的事兒,這天就會刮風下雨打雷,或者鬧點洪水瘟疫什麽的;如果君主多做善事,老天爺自然陽光普照,天下太平。

古人們認為,人類和大自然是緊密相連、須臾不可分的,並且這種聯系和影響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不是無緣無故天降大旱、洪水導致人間歉收,或者天上打雷人間不孝子遭雷劈,而是人類不修德、不敬神才引來災害,人間出了不孝子才引來天上打雷。尤其是普天下的唯一君主即“天子”,既然是天的兒子,那麽天老子的意願就會隨時傳達給兒子,而兒子的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到天老子的各種異象。所以我們讀歷史書,經常看到只要哪兒遭災了,皇帝就趕緊又是下“罪己詔”寫檢討,又是節衣縮食停建樓台館舍的。最不濟,也得勒令他的主要助手,也就是宰相們辭職。

既然上天和君主之間是有心靈感應的,那麽這種心靈感應就應當是有規律可循的。於是古代大賢人或者大閑人們就琢磨開了,他們的原則是洞察這個規律,並將之理論化;如果沒有這麽一個規律,那就杜撰一個出來。

想要洞察兩個事物之間的規律,當然先要弄明白這兩個事物本身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天子好說,就算有大群馬屁精整天在天子身上挖掘神性,基本來說,這種神性仍是隱性的,很少表露於外,而表露於外的九成都是人性。大家都是人,人是怎麽回事兒,就算很難往細裏研究,大概的構架是不會錯的。可是天究竟是怎麽回事呢?人是氮、鈣、磷等元素合成的,天又是由什麽元素合成的呢?天都有哪些屬性呢?

我提到了“元素”,在中國古代,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最原始、最本色的事物。不過現代漢語中“元素”一詞的含義則來源於西方,是指組成宇宙萬物最基本的要素。最早的元素學說產生於古希臘——被尊為“希臘七賢”之一的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之母,另一位思想家阿那克西米尼則認為組成萬物的是氣,被稱為辯證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由火而生。後來自然科學家、醫生恩培多克勒認為上述幾位說得都在理,可是都不全面,他把水、氣、火全都拿來主義,再添上一種土,稱之為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