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空幻的帝京之旅——太平軍偏師冒進的北伐(第3/8頁)

由於前方有大批清軍阻截,北伐軍不得不又繞道,棄深州後向東北疾行,陷獻縣、交河,攻占滄州後,直向天津殺去。

10月29日,靜海已經落入太平軍手中,不久,獨流(鎮)、楊柳青皆克,天津城已經近望在即。

僧格林沁、勝保二人不敢怠慢,分別率軍由涿州和保定向東阻截太平軍。太平軍想在清軍匯集前攻克天津,但遭到城內義勇與守軍的頑強抵抗。他們扒開南運河堤岸,有效阻止了太平軍的進攻。

由於天氣轉寒,缺糧少草,遭受挫敗,太平軍只得往靜海方面回撤。林鳳祥守獨流鎮,李開芳守靜海,以為犄角互援之勢。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說明北伐軍已經由攻勢變為守勢,原先的兩萬多精兵,也已經打得剩下不滿萬人。

寒風相持之中,雙方誰都不好受。

堅守!堅守!——靜海、獨流的鏖戰待援

據當時被太平軍擄去的讀書人陳思伯《復生錄》書中記載,由於天寒地凍,太平軍狼狽馳突,無衣無糧之間,夜間行軍中,凍死的就有數千人之多,軍隊減員情況極其嚴重,形勢危急。待至1854年2月,受清朝大軍壓迫,林鳳祥、李開芳二人不支,只能從靜海、獨流向南撤退,邊撤邊打,其間凍餓受傷,又報銷了近三千人。阜城一戰,北伐軍第三號人物吉文元被打死,軍中士氣極為低落。

清軍把阜城團團包圍,穴地為重壕,欲圖就地殲滅太平軍。

情急之下,林、李二人不斷派人化裝成難民、乞丐和藝人,喬裝打扮出城,奔向南京求救。

南京的楊秀清很重視此事,派出一支八千人左右的隊伍,由曾立昌(夏官又副丞相)、陳仕保(夏官副丞相)、許宗揚(冬官副丞相)數將帶領,在1854年2月4日出兵前去救援北伐軍。他們疾行而進,僅四天就經桐城到達舒城。由於六安的“撚黨”積極響應,援軍很快拿下六安,連破正陽關、潁上,在3月初由亳州殺入河南。

由於亳州、雉河集地區撚軍張樂行部很能折騰,不少“撚子”紛紛加入太平軍,二部聲大勢大,永城、夏邑等地被攻陷。

3月10日,北伐援軍已經殺至江蘇。攻下蕭縣後,四處伐木結筏,準備在豐縣渡河。撚黨、天理教、白蓮教、鹽販子糾集附近地區的災民和饑民(鹹豐元年豐北地區黃河決口,附近存有大量饑民和災民),紛紛加入太平軍,北伐援軍的人數一下子由八千多變成了數萬人。

3月13日,以太平軍和撚軍為主力的反清大軍自豐縣蟠龍集、包家樓等數個渡口搶渡黃河,突入山東轄境。

亂哄哄之際,也有一萬多人未及渡河,反而折向南方,經正陽關回到屬於太平軍活動範圍的廬州。一部分撚軍也未隨大部隊向前,幾千人返回皖北。

渡河後的太平軍援軍滾雪球一樣發展。江蘇、山東交界的地方以及山東西南等地的零散撚軍奮起響應,四處開花。北伐援軍主力從3月17日開始,連下豐縣、金鄉、單縣、巨野,直殺濟寧。

受太平軍援軍的牽制,清軍不得不騰出一只手來堵截,派山東巡撫張亮基、將軍善祿等人率數千人自德州等地南下,向濟寧方向攔堵。但是,原先的八千北伐軍援軍如今變成了四五萬,氣勢洶洶撲來。張亮基、善祿深知自己不敵,不敢試其鋒銳,只得讓開路使這支大軍過去,小心翼翼隨後躡隨。

大軍乘勢展威,破鄆城,下陽谷,奪冠縣,於3月底進圍臨清。短短五十多天時間,太平軍北伐援軍奮戰千裏,一路狂攪,並使安徽、河南、江蘇、山東等地撚軍乘勢而起,四省騷然。

此時,北伐援軍距離林鳳祥、李開芳被圍的阜城,只有兩三天的距離。倘若大軍繼續兵勢而進,對阜城的圍城清軍形成反包圍,最起碼可以實現最低的戰略目標:救出阜城被圍的老北伐軍,雙方合軍合師。如果鬥志堅,運氣好,說不定他們還能對勝保或僧格林沁部隊予以重創。如果打擊成功,北京城上升起太平天國的黃色旗幟,絕非夢想。

不知走錯了哪個筋,北伐援軍沒有繼續前進,反而停下腳步把臨清堅城團團圍住,玩命攻打這座堅城。

在阜城圍城的勝保以及山東巡撫張亮基等人迅速向臨清方向集結。如此一來,清軍不僅阻止了北伐援軍的繼續北上,又對攻打臨清的太平軍形成反包圍。

清軍大好局面下,發生內訌,由於張亮基殺掉了幾個勝保手下搶掠的兵士,被勝保參劾,誣他捏造戰功,清廷下旨逮問張巡撫。臨清城內數百川勇叛變,與太平軍裏應外合,臨清落入北伐援軍之手。由此看來,“上帝”似乎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