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世的保障——集權(第4/8頁)

  乾隆繼位之後,立即召福彭回京,協辦總理事務處。看來,皇帝非常賞識和倚重這位老同學,他的政治前途不可限量。

  但隨著皇帝下定決心鏟除宗室幹政的舊習,福彭的命運也就被意外地決定了。後來他只管理過正黃旗、正白旗事務,一直不曾大用。

  作為一個男子,在傳統社會,獻身政治是最光榮的追求。但福彭卻成為他最好的朋友政治改革的犧牲品,斷送了一生的政治前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福彭在郁郁寡歡中病逝,年僅40歲。皇帝諭旨稱:“平郡王宣力有年,恪勤素著。今聞患病薨逝,朕心深為軫悼。特遣大阿哥攜茶酒往奠,並輟朝二日。”(《清高宗實錄》)

  對於一個郡王來說,這是特殊的禮遇,說明皇帝對這位昔日同學心中存有一絲難言的內疚。

  在中國歷史上,乾隆也是防範太監幹政最成功的皇帝之一。太監是最容易破壞政治秩序的特殊群體,尤以漢代、唐代、明代為甚。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一日,剛剛登上皇位兩個月的乾隆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敲打太監。他發布上諭,提及雍正時期,一些太監不遵守既定禮制,妄自尊大。他舉例說,雍正駕前的四品太監蘇培盛,“以前在朕弟兄面前,或半跪請安,或執手問詢,甚至與莊親王並坐接談,毫無禮節”,“前朕與和親王等在九州清宴瞻禮時,值蘇培盛等在彼飲食,伊等不但不行回避,且復延坐共食,而阿哥等亦有貪其口腹,與之同餐者。朕躬後至,稍坐而出,嗣是朕即不復在九州清宴用飯。”

  乾隆在這道上諭中嚴厲地說:“太監等乃鄉野愚民,至微極賤,得入宮闈,叨賜品秩,已屬非分隆恩……爾等當自揣分量,敬謹小心,常懷畏懼,庶幾永受皇恩,得免罪戾……嗣後爾太監等各自凜遵制度,恪守名分……尋常以公事接見王公大臣時,禮貌必恭,言語必謹,不可稍涉驕縱,以失尊卑大體。即在街市行走,不可出言詈人父母……許被詈之人,即行重責。至接奉內廷阿哥等事件,必當莊重敬謹,不可曲意順從。”(《清高宗實錄》)

  清朝初期,宮廷典制並不完備,為有效管理太監,乾隆總結了積累近百年的管理經驗,下令編纂“宮廷法典”——《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和《國朝宮史》。除了詳細規定太監的等級、職掌和待遇外,還對太監的管理及處分做了詳細而嚴格的規定。根據這個條例規定:太監口角鬥毆、酗酒鬧事、聚眾賭博以及不慎火燭、大聲喧嘩、貪睡誤班、失誤損物直至請假逾期、當班遲到,都要被體罰重責,從二十板到六十板不等。太監稍有小錯,經常被打得血肉模糊。

  雖然天生重感情的乾隆也與許多太監建立了不錯的個人關系,但是太監一旦犯錯,他決不寬假。乾隆十六年(1751年)夏,他在更換夏衣時,由於太監未曾認真檢查,被藏在袖口處的一根縫衣針劃了一下手臂,於是龍顏大怒,立將太監張玉、蔡勛枷號一個月、鞭一百,刑滿之後罰做苦役。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一個夜晚,皇帝在睡夢中醒來詢問時刻,發現在寢宮內值夜坐更的小太監常寧、霍集撒徠由於困倦正在打瞌睡,立即下令將他們拖出去重責四十板。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

  對於太監幹政的苗頭,乾隆打擊起來更是毫不手軟。乾隆三十九(1774年)年,奏事處太監高雲從向當朝大臣們泄露了職官任免档案,乾隆皇帝異常震怒,牽涉此案的大學士於敏中、軍機大臣舒赫德、尚書蔡新、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廉等高官都受到了嚴厲申斥,左都禦史觀保,侍郎蔣賜棨、吳壇受到了革職處分,而太監高雲從則立即被處斬。

  由於時刻提防,堅持不懈,所以終乾隆朝六十年,太監們始終沒有對皇權構成任何幹擾和威脅。

  二 馭臣之術

  相對以上幾種政治勢力,防範權臣和朋黨的難度更大。因為皇帝行政,離得開家人親戚和太監,卻離不開大臣。乾隆年間,全國約有兩萬名文官,七萬名武官。管理和操縱如此龐大的官員隊伍,對任何一個皇帝來說,都是絕大的難題。

  只有親自坐到皇帝寶座上,你才會明白為什麽那麽多男人為了這個位置不惜一切。坐在世界之巔的感覺是語言無法形容的,那幾乎就是成為上帝的感覺。從父親咽氣的那一刻起,乾隆就發覺周圍所有官員面對他時的神情都變了。他們不敢正眼看他,似乎他的臉上散發出特殊的光輝,讓他們睜不開眼睛。他明白這是因為從那一刻起,他手裏握住了他們的一切:從官爵榮辱到身家性命。他成了他們的“主子”,他和他們的關系,就是主人和狗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