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世的保障——集權(第2/8頁)

  貫穿乾隆政治生涯的第一條原則是大權獨攬。他說:“蓋權者,上之所操,不可太阿倒持。”

  專制權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剝削天下的權力,其自私性決定了它終日處於被覬覦和窺伺之中。“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所有有能力的人無不對這一權力垂涎不已。因此專制權力的性質天生是高壓的、排他的、敵視一切異己力量的,它必須建立在嚴格的等級秩序之上。如果統治者能牢牢掌握權柄,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說,保持權力鏈上嚴格的分享順序,天下才能長治久安。一旦把不住印把子,最高權力被侵奪或者分裂,利益分享次序出現混亂,那麽國家必然陷入無序,各種勢力殺成一團。換句話,如果一塊肥肉被頭狼緊緊咬住,狼群通常是安靜的,每條狼都會按地位高低依次進食。相反,如果頭狼不夠強壯,咬得不夠緊,那麽狼群必然會炸了窩。

  所以專制政治的第一條要求是統治者必須“咬緊肥肉”,大權獨攬,有效消滅任何反對勢力和權力覬覦者。

  要真正做到大權獨攬,談何容易。在中國歷史上,由於皇帝年齡過小或者過老、個人能力不足、身體狀況異常、對某些政治勢力過於信任,導致皇權被盜用、“太阿倒持”、天下大亂的狀況,豈止出現過千百次。

  為了做到大權獨攬,乾隆采取了所有能夠采取的措施。

  除了母親和外戚之外,皇族也是皇帝必須防範的重點。歷代以來,皇族都是最容易左右朝綱,也是最容易引發政治戰爭的敏感人物。這一弊端清代尤甚。清王朝的崛起過程中,最倚重的就是家族力量。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和兒子在為皇帝打天下的過程中爭相賣命,也形成了親貴手握重權的政治傳統。愛新覺羅氏皇室宗族內部幾乎每一代都有激烈的鬥爭,嚴重影響政治穩定。在關外有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褚英的兄弟父子之間的火並,有皇太極與四大貝勒的沖突。進關後,則有順治與多爾袞之間的鬥爭,雍正與兄弟們的相互殘殺。

  剛剛登上皇位,乾隆就做出一個長遠的決定,徹底改變清王朝的貴族政治傳統,把任何皇族人物都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

  乾隆兄弟十人,登基之時,大部分已經早逝,只剩下弘晝和弘曕兩個弟弟。

  前文已經提到,乾隆與弘晝年齡相同,二人從小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師讀書,手足之情甚篤。乾隆曾說:“(弘晝)與吾自孩提以至於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樂善堂全集定本》)弘晝也說:“同氣之歡,豈語言文字所能盡載乎?”(《樂善堂文鈔序》)在弘歷被康熙帶入宮中的那半年,兩兄弟彼此思念,“跡雖兩地,心則相通”,可見感情之深。

  但一旦乾隆登上了皇位,兄弟關系馬上發生了變化。君臣之分壓倒了兄弟之情,提防之意壓倒了親愛之心。和想做“孝子”的願望一樣強烈,乾隆希望他以一個仁愛的“皇帝哥哥”的形象被載入史冊,但是,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

  乾隆平日對兩個弟弟在金錢、爵位上絕不吝嗇,日常交往中也和藹有加,“上即位後,優待和、果二王(即弘晝、弘曕),每陪膳賜宴,賦詩飲酒,殆無虛日”,一副寬厚仁慈的兄長風度。但是政治權力,絲毫不讓他們染指,並且經常提醒他們不要幹政:“時加訓迪,不許幹預政事,保全名譽。”(《嘯亭雜錄》)

  在帝王家中,“兄弟怡怡”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天潢貴胄身上往往都有許多天生的毛病,容易觸犯森嚴的禮法。對於自己一起同吃同住同玩耍的哥哥一下子成了遙不可攀的“上位”,弘晝一時半會兒不太習慣。有一次,皇帝命他在宮中給八旗子弟監考,考試開始了,皇帝坐在那裏遲遲不退席。弘晝大大咧咧地請皇帝回宮吃飯,說這裏有我就行了。皇帝怕八旗子弟們頑劣膽大,有人敢打小抄,所以點了點頭,但還是坐在那裏想再觀察一會兒。弘晝見他的話不起作用,不高興了,對皇帝發脾氣說:“你難道連我也不相信,怕我被他們買通了嗎?”

  兄弟之間說這樣的話,在今天看來十分正常。但是在專制時代,對皇帝這樣說話卻已經是大逆不道。涵養極好的皇帝聽了這話,一言不發,退朝而去。

  皇帝走了,弘晝才明白過味兒來,知道自己犯了大錯。第二天,他前去向皇帝請罪。乾隆對他說:“昨天,如果我答復一句,雙方頂撞起來,你就該粉身碎骨了。你的話雖然不好聽,但我知道你內心友愛,故而原諒了你,今後要謹慎,不要再說這種話了。”弘晝這才知道自己逃過了一劫,不免冷汗直流。(《乾隆帝及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