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拜相(第3/4頁)

因此,楊浩即便再忙,對這些活佛們也不敢怠慢,每天接見、拜訪,饋贈經卷、許諾支持,可謂不遺余力,那些活佛們見楊浩對他們如此禮遇熱情,對他自然也是贊不絕口,楊浩“崗金貢保”的身份再度得到了確認和強化,經由這些活佛們的宣傳,現在就算最先承認他護教法王身份的達措活佛出面否認他的身份也不可能了,楊浩的影響力已直接滲透到了每一個佛教徒的心中。

……

幾天之後,楊浩迎來送往接待應酬方面的事才輕松了些,他是這些活佛們想要結交的一方豪強,這頭一次見面無論如何都得自己出面才成,摸清了彼此的態度,彼此有了交情,以後自可由大哥承宗出面與他們交往,對長袖善舞的丁承宗來說,這正是得其所長。

等到稍稍清閑了些,楊浩這才抽空與狗兒一同去探望他救回來的那位種放種進士。楊浩如今勢力更加龐大,急需的就是管理人才,範思棋一個秀才,經過一番磨礪,都能被他委以重任,這個種放既然曾經考中進士,想必是有大學問的,尤其是他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反而歸隱山林繼續研究學問,對這樣一個人物,就算沒有狗兒這層關系,那也是要見一見的。

種放此時傷勢已然大好了,他正忙著對父親一生的詩文學問進行編撰、校定,以便印刷成書,留傳後世。見恩人馬燚和河西隴右兵馬大元帥登門造訪,種放忙擱筆相迎。他是參加過殿設的進士,雖未做過官,卻是連皇帝也見過的人,見了楊浩這麽大的官兒,倒不致誠惶誠惶,那不卑不亢的態度,首先就給楊浩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楊浩原先還有些擔心他是個只知道研究學問的書呆子,於是言談之間有意試探,種放隨口說出,楊浩才發覺這位種進士不但在政治、吏治、經濟方面頗有獨到見解,就算是軍事方面,那也是提綱挈領、高屋建瓴。許多見解、看法,與自己經歷過的、和權衡再三正準備去實施的政策不謀而合,不由又驚又想。

窺一斑而知全豹,這個種放如果不是個只會誇誇其談的趙擴,那麽他的才識學問、胸中韜略,應該比徐鉉、蕭儼那樣的治世能臣還要高明幾分,尤其難得的是,此人與徐鉉蕭儼比起來,那可是文武全才。

楊浩如今手下不乏能征善戰的將領,雖說比起宋國的名將如雲還稍遜一籌,可是有了楊繼業和張浦,手下至少有了兩位帥才。但是文治方面,只靠大哥丁承宗和徐鉉、蕭儼撐著,這三人中,丁承宗雖然心思縝密,智計百出,但是格局氣量還是太小。

而徐鉉和蕭儼,經過這麽段時間的起用,楊浩已經開始發覺,他們兩人可算是守成之臣,若是江山已定,讓他們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治理天下,他們可以如魚得水,然而打江山闖天下,他們終究還是差了一籌,在自己的文臣之中,始終缺少一個能佐主公、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的宰相人才。

如今見了這種放,楊浩不禁如獲至寶,頓時起了招攬之心。種放倒也不是不想做官,只是想起父親要他棄官歸鄉深研學問的遺囑,不禁又有些猶豫,楊浩便道:“學問,就算窮一生時間,那也是學之不完的,學當致用,才有學的意義。先生如今正當壯年,難道要學到滿頭白發,才來經邦治世麽?

出家人苦苦修行,目的都是為了出世,即便如此,也有入世修行之途,何況先生所學本就是為了入世。古之大儒,哪個不是將一身所學用之於天下,這才成就他的青史留名?先生如果做了官,難道就不能研究學問了?依我看,閉門造車,所研習的學問是否能夠應用,終究難以印證。不如治理一方,事業有成,學業麽,自然也會精進。”

狗兒見楊浩對她救回來的這個書生如此器重,自然也要幫腔說話,種放便有些動了心思。楊浩又趁熱打鐵,再三招攬,種放終於答應下來。楊浩又得一個人才,自然喜不自勝。接下來幾天常常與種放一起喝茶聊天,他的學問自然是比不上種放這種博學大儒的,然而許多新奇的觀點,總能發前人所未想,令得種放暗暗稱奇,對這位楊大元帥,種放卻也不敢等閑視之了。

這時卻有兩個消息接踵而至,第一個消息是綏州刺史李丕祿和投奔綏州的李繼筠同時遇刺身亡,綏州士卒在叢林中找到幾具屍體,身上俱都攜帶著楊浩軍中特有的一品弓。李丕祿幼子李十二受三軍擁戴,繼承刺史之位,同時與靜州刺史、宥州刺史上書朝廷,自陳清白,撇清與李光睿的關系。

楊浩聽了正覺驚訝不已,第二個消息又到了,這個消息卻是他的義父李光岑病情愈加嚴重,要他馬上趕往夏州主持大局。楊浩得了消息不敢怠慢,馬上便與折禦勛上路啟程,披星戴月地趕往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