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赴東京(第5/8頁)

“唉!”張繼祖長嘆一聲,轉身望向城下,一臉猶豫不決。

林朋羽走到他近前,並肩看向城下,微笑道:“如今形勢一觸即發,府台大人還不痛下決心嗎?”

張繼祖目光微微一閃,臉上還是一副張皇失措的模樣,輕嘆道:“林主簿,本府對你說一句推心置腹的話,本府……素無野心,只想在這兒做幾年太平官,不出什麽紕漏,這樣險惡的環境,無過就是功嘛。每年的小考,三年的課考,只要能得個持中的評價,便能還朝為官。誰知,方來蘆州,就遇如此境況……”

“呵呵呵,大人只要嚴懲罪魁元兇,答應了小野可兒的條件,借來銀錢發下軍餉,這場危局自然迎刃而解。禍兮,福之所伏,到那時,大人豈止是無過,而且有功啊,考課簿上,豈不光采?”

張繼祖搖頭一嘆,苦笑道:“林主簿有所不知。打狗還要看主人,懲辦一個程德玄容易,可是那一來就是讓南衙趙大人難堪,以後哪怕有點什麽小小不言的過失,趙大人那裏只要借題發揮,本府的下場……也會很難看啊……”

“喔……”林朋羽一笑道:“大人才識淵博,品性高潔,蘆州官吏,無不敬仰。如今羌人兵臨城下,危急時刻,大人若能當機立斷,力挽狂瀾,便獲軍心。以後只要善待百姓,撫輯流亡,獎勵工商,盡牧守之責,使治下百姓百姓安居樂業,則蘆州軍民百吏,仁者效其仁,勇者效其勇,智者效其智,力者效其力。大人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張繼祖緩緩扭頭,若有深意地瞥了林朋羽一眼,問道:“真的會如林主簿所言嗎?”

林朋羽含笑說道:“老朽句句由衷,發自肺腑!相信順利解決今日這場危局之後,大人在蘆州將更孚人望,政績卓著,官家面前的課考冊上無懈可擊。”

“好!”張繼祖一咬牙,拿定了主意道:“程德玄品行不端、貪贓枉法,激起兵變、結怨友鄰,理當予以嚴懲,本官決定,暫停他的一切職務,予以拘押,向官家上表陳明情況請求裁決!木團練,這件事交給你去辦。林主簿,你馬上去見小野可兒,取回銀兩發付軍餉,片刻不得延誤。柯團練,請將本府的決定立即傳達三軍將士,令三軍奮勇殺敵,保護城池,待敵軍退卻,本府另有犒賞,還要上奏官家為三軍將士請功!”

……

舒適的車廂裏暖意融融,楊浩放下一份密劄,想要吩咐姆依可就手燒掉,擡眼一看,姆依可縮在軟綿綿的駝毛地毯上,已經打起了瞌睡。楊浩搖頭一笑,順手看過一床毯子,翻身坐起,輕輕給她蓋上,這才倒回榻上,又拿起了一份密劄,細細讀了起來。

這些密劄,都是他在霸州時,吩咐“飛羽”替他搜羅的有關當今官家的一些資料,這些裏面雖無犯禁的東西,可是一旦讓人發現他一個朝廷的臣子,手上盡是有關皇帝的起居言行記錄,那是所為何來?所以一俟閱讀,他立即燒掉。

一封封密劄所記載的東西十分雜亂,既有官家處理國事的言談,也有官家的一些生活瑣事,不管大事小情,楊浩都讀的很細,反復讀過之後就閉上眼睛反復揣摩,分析趙匡胤對一件事的真實心理,以前他還從來沒有這麽認真地看過任何一篇東西。

後世對歷史名人的評價和記載,如果還原回去,恐怕沒有一個不和歷史上的本人大相徑庭,那些當代的名人明星經過包裝,展示在大眾面前的形象都已是面目全非,更何況這個時代信息更為封閉,流傳下去的事跡和形象多是靠修史者的一枝筆。

流傳千年下去,那枝史筆所載不多的信息會被後人過濾的更為純粹,最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忠的澄如水晶,奸的黑如硯墨,明君無所不曉,昏君荒誕離奇,照此識人,那就如按圖索驥。伯樂之子按圖所驥,頂多牽回一只蛤蟆誤當千裏馬,貽笑千古。自己先入為主,照此識人,那就很容易自蹈死地了。

所以楊浩不怕自己不知道這位大宋開國皇帝的品性為人,而是怕自己因為知道一些史書上所載的關於趙匡胤的事跡,反而先入為主,把書中所記載的那位宋太祖的心性為人,不管真假地完全套搬到這位官家頭上,反而有礙於他對這個活生生的歷史名人的認識,所以他需要盡可能地掌握一些有些他的信息。

“哪怕朕派駐一方、牧守一地的文官再如何混賬,他們傷天害理的程度也比不上一個據地叛亂的武將,如錦天下會因他們變成一片不毛之地,良善百姓會因他們而去易子而食……”

這位官家,對擁兵自重的武將,果然是深惡痛絕啊……

楊浩暗自凜然,唐朝中葉以來那些目無朝廷的節度使,唐末五代以來走馬燈一般篡位自立的武將,在這位大宋皇帝心中留下太多陰影了。幸好自己,現在還沒有展示出強大的武力、和桀驁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