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姜伯約服順漢丞相,諸葛喬殉難陽平道(第4/5頁)

月光更強了,那是被誰將帳門一整個掀開。姜維避開了臉,他聽見輕軟的腳步聲貼著地面吹拂,像漏在銅壺裏的沙土,嘆息著時間一瞬一刹地離開。

他轉過臉去,月光裏蕩漾著一個人的輪廓,周遭有朦朧的霧水,空氣裏彌漫著夢的滋味。

姜維呆了一下,他揉了揉眼睛,才看清那人的臉,仿佛在清澈的水底慢慢綻放的芬芳,那一分幽靜彈動了靈魂深處的戰栗。

很多年以後,白發上頭的姜維還能回憶起那一天,那天有風有陽光,是個清朗的好日子,像過去很多日子一樣有美好的憧憬,也有悲傷的喟嘆,卻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後來說,我原來以為自己一生已不可逆轉,直到那一日方明白,其實自己的生命才真正開始。

那時,五丈原的悲哀已塵埃落定,而大將軍姜維正在北伐的道路上一次次艱難開拓,承受著廟堂和民間的雙重質疑。那灰白了頭發的將軍堅毅而悲情的目光穿透了時間,可他絕口不曾提後悔。

“天水姜伯約?”聲音很好聽,似靜夜敲著窗的風。

姜維木然著:“你……”他看見那人緩緩走向自己,目光一下子落在那人幹凈的鞋面上,沒有一絲兒修飾,他重新把目光拉起,正好撞上那柄白羽扇,他像個傻孩子地問道,“你是諸葛亮麽?”

他很大膽地直呼諸葛亮的名諱,自己卻不知失禮。他本就不善交際,此刻更像是被外力抽走所有成人的繁瑣心思,變成了心機俱無的孩子。

諸葛亮並不在意,臉上漾出親切的笑:“我是。”他在姜維身邊坐下來,目光一直很平和。

姜維盯著羽毛扇,他發現扇柄上鑲著一枚白玉麒麟:“你……冀城……”

“冀城很好,我軍不行殘戮之事。”諸葛亮像猜透了姜維的心思。

這人能看穿人心?姜維有些驚訝了,他終於把目光緩緩飄在諸葛亮的臉上,那是張並不令人害怕的臉,甚至,會使人生出好感。

姜維喜歡諸葛亮的風度,他從來沒有見過高官能有如此動人的笑容,你能在他的微笑下卸下一切防備。漢丞相……那該是一國最大的官了,他見過最大的官是雍州刺史郭淮,隔著遠遠的距離,模樣兒也沒瞧真。至於太守馬遵,每日一副趾高氣揚、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兒,下屬都心懷抱怨,他雖從不明說,心裏也是不喜的。

可諸葛亮……該怎麽評價他呢,姜維對諸葛亮太陌生,他聽說過諸葛亮的名頭,曹魏多年來大肆貶低蜀漢,說諸葛亮蠢笨醜陋,蜀漢殘暴卑弱,大魏軍隊只要踏進巴蜀的窮山惡水,蜀漢立刻披靡。而今之所以不發兵,不過是出於好生之德,先閑他們幾年,待把江東的孫權踏平了,再去收拾那群不歸化的野蠻人。

在諸葛亮的眼中,姜維相當年輕,也很英俊,至少從外表看,是個模樣好看的年輕人。他打心裏對這個不善言辭的年輕人有一種奇怪的好感,人和人之間的一見如故像自然奧秘般玄妙。

“我……”姜維心裏澎湃著說不出的異樣感覺,他不知該怎麽表達自己,恨著自己嘴笨,著急地抓了抓手,卻覺得傷口疼。

“伯約是天水本地人?”諸葛亮念起姜維的字並不別扭,仿佛極熟識的故人。

“是。”

“今年……”諸葛亮委婉地問著姜維的年齡。

“二十七。”姜維越發覺得自己像個孩子。

諸葛亮悵悵一嘆:“二十七,大好年華。”他驀然生出一種宿命的感覺,自己正是二十七歲承蒙昭烈皇帝知遇之恩,從此君臣知己,風雲際會,今日偏讓自己遇上二十七歲的姜維,這,會不會是上天的安排。

“家在冀城?”他問話的語氣越來越和藹。

“是。”

“家中親人尚在?”

“有老母。”姜維很想抽自己一個耳刮子,他以為自己瘋了,對敵國丞相竟然毫無保留地全盤托出自己的底細。

“老母在堂,是大福氣呵。”諸葛亮感慨著,“戰亂之世,黎民罹禍,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得已幼而失怙,老而失依。”

姜維起初安靜地聆聽諸葛亮的慨然,心裏不經意地動了一下,他忽然問道:“你既有此憂懷黎民之嘆,為何要興兵北征,侵我大魏邊民?”

諸葛亮微笑,像看一頭莽撞的小牛:“為興漢大業。漢室四百年基業,恩澤萬民,一朝為曹氏篡奪,伯約以為呢?”

姜維被問住了,他捏著手掌,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忽地想起自己的父親,是為漢家天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我知道伯約委屈,”諸葛亮體貼地說,“太守馬遵猜忌忠良,致爾等窮途末路,非汝之過,乃上峰不具公平心也。”

“謝謝。”姜維雖然覺得感動,卻沒法說出動人的感激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