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感化人心勝攻戰,大鼓傳音賽殺伐(第5/5頁)

戰火會燒沒蜻蛉的美麗麽,龍佑那不得而知,他躺在肩輿上,看見湛藍的天空上盛開著一蓬蓬白雲朵兒,仿佛蜻蛉山坡上奔跑的羊群,自由自在,快活不羈。

如果沒有戰爭那該多好,他會回到蜻蛉,先尋著好夥伴阿勐紮猛子痛快洗個澡,在月夜下飲酒暢談,直到大醉酩酊。醒來時再去深山裏捕捉野雞,一半兒送給叔叔,一半兒自己留著,也許他還會娶了雍甕的女兒,這念頭讓他臉上發燒。

他聽見“咚咚”的鼓聲振聾發聵,聲音沉壓著世間的煩囂,唯有它獨占鰲頭,說是鼓聲卻又並不真切,還像漢人太廟裏的黃鐘,他循聲而去,觸入眼簾的是一面碩大的鼓。

這也許是世間最大的銅鼓,廣可三尺許,四面有蟾蜍耳,鼓面上勾畫著古怪的圖案,像是八卦,卻比八卦更多了些花紋,更像南中信奉的圖騰符讖,鼓收著腰,像是圓盤臉的腦袋後紮起一束馬尾。

鼓因為太大,必得用如壯漢臂膀粗的鼓槌捶打,一聲敲擊。周圍的山都震驚了,聯翩的回聲猶如海潮湧動,聲音久久蔓延,將南中山水整個地覆蓋。

龍佑那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他用力揉著眼睛,視線模糊了,耳中的隆隆巨響卻清晰了,真像是雷霆過山岡,搖得滿世界顫抖。

“這是什麽怪物?”他喃喃問道。

可是連修遠也無從作答,他同樣目瞪口呆,張著口半晌合不攏,然後他說:“一定是蒲元的手筆!”

※※※

蒲元在半個月之內趕制了二十面大鼓,當最後一面大鼓大功告成,工匠在鼓面上勾畫出最後一筆,他一頭栽了下去,然後昏睡了三天,醒來時,他見到了諸葛亮。

“玄正辛苦了。”諸葛亮握著他的手,臉上的笑容既擔憂又親切。

蒲元卻從諸葛亮關切的眼睛裏讀出了別的意思,他提心吊膽地說:“丞相有何吩咐?”

“再制二十面大鼓。”諸葛亮懇切地說,握住蒲元的手不曾松落。

蒲元幾乎要瘋了,縱算他是技驚一世的機械大師,也受不得這無休止的疲累,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拼命三郎諸葛亮,他揣著心力交瘁,恨恨地說:“丞相索性一次告訴我,到底要多少面鼓?”

“一百面。”諸葛亮神情滯重。

蒲元掙脫了諸葛亮的手:“丞相以軍法處死我吧,半個月內制不出八十面大鼓!”

諸葛亮大笑:“這次不是半個月,我給你四個月至半年時間行麽?”

蒲元不明所以,諸葛亮補充道:“在班師回朝前完成。”

蒲元仔細盤算了一下,最終還是接受了挑戰,因為沒有人知道諸葛亮會在南中待多久,孟獲什麽時候會降服,一年?兩年?

他最先制成的二十面鼓,分布在從白崖到蜻蛉的路上,每隔十裏關卡便設一鼓。大鼓置在有三五丈高的石樓頂,鼓聲一響,十裏之外皆能聽見,這成了蜀軍的哨樓,仿佛北方邊塞的烽火台,用嘹亮而彌遠的聲音在巍巍大山間傳遞訊息。

蠻夷們起初很害怕,偌大的鼓挺立在天空,像惡魔張開的嗜血大口,隆隆之聲撞傷了他們的耳朵,恐懼讓他們夜不能寐,幾乎想要搬遷入深山裏。後來,受著好奇心的驅使,有大膽的蠻夷偷偷溜來打聽,留守鼓樓的蜀軍士兵並沒有開弓攆走他們,一臉和氣地告訴他們這是天神之鼓,瞧這鼓面還畫著蠻夷們尊崇的圖騰呢。

是天神之鼓?蠻夷們將信將疑,漢人總是能創造出匪夷所思的神奇玩意兒,謊言比林子裏的黃鸝兒還唱得動聽。他們戰戰兢兢地仰望著那一面面占據了天空一隅的大鼓,隱約感覺新的信仰正在南中的崚嶒山林間冉冉升起。

那會是什麽?蠻夷們單純的心廓不清,他們把目光轉向蜻蛉,等待著蠻夷王給他們做一個不更改的決定。

此時的孟獲卻連自己也做不出決定,他聽見漫山遍野傳來金聲玉振的鼓聲,仿佛偌大的南中都被漢人占領了,每棵樹上都飄蕩著他們勝利的呐喊,他焦躁地把手中的菱角花球丟出去又拉回來。

他現在知道了,他遇見的這個對手比野狐狸還狡詐,漢人像爛水果一樣壞透了,諸葛亮是漢人裏最壞的一只水果,他真想一刀拍扁這只水果,結果悲哀地發現,被拍扁的是自己。

不能再被諸葛亮擒住了!他發誓道。如果被擒,也,也……也不投降……

他怏怏地想著,耳畔響亮的鼓聲擠住了他的臉,壓出扭曲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