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略施小計救公子,布下關鍵棋子(第4/5頁)

諸葛亮緩緩挪動了步子,但並沒有走向劉琦,反而是行到兩摞書前,從中間抽出一冊書,“嘩”的一聲抖開。

“亮記得公子好讀《史記》,可還記得《晉世家》一節?”他提著那一冊書轉向了劉琦。

劉琦迷惑起來,在此性命攸關之時,諸葛亮居然有閑情談書,難道是想岔開話題麽,他心裏焦慮,沖口道:“孔明……”

諸葛亮輕揮羽扇,沉定的目光有種讓劉琦無法抗拒的力量,他只好暫時壓住焦躁情緒,勉力克制著聽諸葛亮說話。

“公子請看,”諸葛亮把書攤在劉琦面前,“公子可否讀給亮聽?”

劉琦無奈,順著諸葛亮手指的滑動,他輕輕念道:“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殺於新城。此時重耳、夷吾來朝,人或告驪姬曰,‘二公子怨驪姬譖殺太子。’驪姬恐,因譖二公子,‘申生之藥胙,二公子知之。’二公子聞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備守。”

“好!”諸葛亮輕輕止住了劉琦的讀書聲,“公子可知申生何故死,重耳何故生?”

劉琦此刻腦子一片混沌,茫然地搖搖頭。

諸葛亮慢條斯理地梳理著羽扇的毛片,聲音很隨意地送出來:“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猶如暮鼓晨鐘,劉琦霎時通透明白,他興奮地一拜:“謝孔明賜計!”

諸葛亮肅了顏色:“公子做甚?亮只與公子看書論古,亮何嘗有片語教導公子,公子差矣!”

劉琦心領神會,知道諸葛亮不肯涉入他的家事,連忙點頭:“是是,孔明與琦乃品書耳,非關其他!”他心情大好,一躍而起。

諸葛亮道:“把樓梯續上,亮要走了!”

劉琦笑哈哈地走到隔板邊,響亮地拍了一聲巴掌,等候在門邊的僮仆搬來了挪走的樓梯。兩人扶著木梯款款而下,走至門邊,劉琦仍連聲地道著謝,還想邀諸葛亮把盞,諸葛亮因惦記著劉備出來尋不著自己,略說了些客氣話,便匆匆離開了。

他走到外廳門廊,探頭瞧了一眼,裏面卻沒有人,只有緩緩移動的陽光,照得滿屋一片金光閃閃。

“看見劉將軍了麽?”他問門首的鈴下。

鈴下道:“剛才劉將軍來找你,小的說你去公子那裏了,他沒留下等你,或者去尋你了。”

諸葛亮心裏暗暗嘆氣,他為求迅速專走捷徑,荊州牧府第道路阡陌縱橫,他和劉備定是錯開了,他也不願在這裏等待,略想了想,轉身沿原路而去。

前面有人急匆匆地對面沖來,他想閃到路邊,但步子才微微一挪,聽見一聲熟悉的呼喚:“孔明,到底尋見你了!”

諸葛亮大松一口氣,拜道:“主公!”

劉備急忙道:“我去外間尋你,鈴下說你去了公子劉琦處,我趕去他那裏,他說你走了,我只得又折返來尋,公子尋你何事?”

諸葛亮左右看了看:“出去說。”

兩人出門上馬,從襄陽城中一徑穿過,盛夏時節,天空清明映出遍野蒼翠林木,仿佛是堆湧過度的墨綠色顏料。熱風過境,顏料微微暈開,風一止,散開的顏色再度合攏。

諸葛亮出來把劉琦尋他的事復述了一遍,劉備嘆道:“可憐公子,幼時喪母,早早失了怙。而今又被繼母迫害,幸而孔明為他謀劃出路。”

諸葛亮緩緩道:“其實亮為公子謀出路,還有另一層意思。”

劉備問:“是什麽?”

“亮以實心相告,公子向來與主公親厚,他若能離開襄陽,去他處據守,離了襄陽耳目管控,或者將來能為我們辟下一方疆域也未可知。”

諸葛亮的話富含深意,劉琦為荊州牧長公子,畢竟在荊州有其不可取代的尊榮地位,萬一將來世事變遷,他劉備失了所依,還能去劉琦處尋得棲身之處。想到這份上,劉備越發覺得諸葛亮心思縝密,嘆道:“孔明所慮深遠,確是為將來計。”

“對了,劉表答應主公了麽?”諸葛亮問。

“他答應了。”劉備說,“我甚是困惑,景升兄竟應允得如此爽快!”

諸葛亮微微一笑:“他未必不知道我們的打算,他能應允主公,也有他的謀劃,不算我們欺瞞他!”

“他若是知道,又何必答應我?”劉備迷惑不解。

“因為他以為我們無錢養兵!”諸葛亮的笑裏帶了幾分促狹。

“是麽?”劉備半信半疑,乍又想起借貸一事,眉頭一緊,“我還真不一定能借到錢呢!”

諸葛亮從容笑道:“主公若有憂慮,三日後便去晁家借錢,解了主公心結!”他扭頭認真地看著劉備,“但有幾句話想告訴主公,望主公能銘記!”

“是什麽?”

諸葛亮揚起馬鞭,清亮的聲音滑出口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