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兄弟鬩墻,荊州政局顯亂象

荊州牧府第坐落在襄陽城南面,隔著兩條街就到了襄陽最繁華的永樂坊,坊中酒肆林立、商賈雲集,日日車水馬龍,熙來攘往,喧囂處自顯榮華。劉表經略荊州數年,中原戰火少有侵邊,民生豐樂,加之劉表重經學,一時學館四起,北方學士為躲避戰火,紛紛負篋而來,成就了荊襄之地的翩翩風範。

荊州牧府雖和那永樂坊只離著兩條街,然而其間巷陌縱橫,房屋橫亙,把那喧囂遠遠地隔開了,因此坐臥府第,不聞嘈雜擾耳,保持了州牧官邸超於俗世的威嚴。

府第後堂上,荊州牧劉表端坐錦蒲之上,一面微笑一面看著西向而坐的年輕人。他不是個爽朗豪直的性情中人,平時笑容少見,對誰都和和氣氣,可感覺又都淡淡的,像是一杯涼水,品不出什麽味道。

“以後要常來,你姨母時常掛念你們,你們卻總不見個人影,老蝸居隆中作甚?”劉表責備的語氣裏帶著淺笑。

諸葛亮恭順地應了一聲,對這個姨父,他沒有太多的親近感覺,若非婚姻關系,只怕他很難會拜訪荊州牧府第。說來劉表對他倒也客氣,每次見了皆滿臉和煦,噓寒問暖,只是這關心似乎總羼雜著奇怪的感覺,仿佛他們之間有一層戳不破的隔閡,哪怕近在咫尺也好似各守兩峰遠遠對望。

劉表呷了一口手中的溫水,微睨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外甥女婿:“前次你來,我曾說起長沙出缺了一個簿曹從事,你上次說為繼母守孝便回絕了,現下可願意了?”

諸葛亮沒想到劉表提起這一樁事,心底一陣無奈地嘆息,面上卻含笑道:“謝姨父提攜,只是亮久耕田疇,性已疏懶,況學識鄙陋,不堪重任,暫無出仕之念。”

劉表一呆,他沒料到諸葛亮再次拒絕了自己,他暗暗打量著諸葛亮,在那張軒朗如月的臉上只看見一片湖水似的平靜,再也尋不到一絲一毫的其他情緒,似乎這拒絕是隨心而發,並非托詞謙恭。

“我瞧你素日也曾勤於讀書,從事一職也並非難任之位,只需用心做事,日後自當有大作為!”劉表又勸道。

諸葛亮輕笑:“姨父過獎了,亮讀書不精,當不起勤奮之譽,一則自繼母病故,心思慘痛,神不歸位;二則去年又得了一場大病,現身體尚虛浮不實,恐難理一郡財谷重任!”

這人是怎麽了,給個做官的機會居然不要,難道真想一輩子埋首三尺農田,寂寂無聞?想他荊州富庶之地,多少人擠破腦袋想來此謀個職位,現在就有三四家本地豪族托人來求官,要不是看在婚姻連襟之上,他如何肯把這肥缺送給諸葛亮。

對這個外甥女婿,劉表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深交,無非是看在連襟黃承彥和妻子蔡氏的份上才稍加照拂,偶然一見,總是客客氣氣隨意寒暄兩句,從未促膝深談,彼此都似熟悉的陌生人,關系若即若離地維持著。他只是隱約地聽說諸葛亮在隆中名氣很大,是荊州名士龐德公和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座上客,聞說龐德公還給他取了“臥龍”的雅號。

可是數次接觸,他卻沒在諸葛亮身上發現什麽特別之處,甚至覺得這個年輕人過於狂疏。比如諸葛亮對他劉表,面上恭敬有禮,實則甚少真心服膺,全沒有荊州一眾年輕士子對自己趨之若騖的巴結,他總是不遠不近的疏離,恭維的話幾乎聽不見。

年少輕狂,歷練太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劉表暗自不滿地想著,他隱忍功夫學得好,心裏惹了不愉,臉上還是帶著笑,用了長輩的勸誡語氣說:“年輕人,應有大志向,怎能一輩子做耕夫,終老林泉!”

“姨父教訓得是!”諸葛亮謙謹地說。只是這一句話後,偏偏閉口不談任職之事,好像很安然地接受了劉表的批評,然而就是不願意改正。

劉表覺得惱火,可也覺得沒必要生氣,像這種自以為是的年輕人他見得多了,也沒必要和他們一般見識,他幹脆也把那事掩下,有一搭沒一搭地扯了些別的閑話。

“主公!”門外鈴下喚道。

劉表問:“何事?”

鈴下趨步上前,在劉表近前小聲說了些話,聲音低到諸葛亮聽不清,只見到劉表微微變了臉色。

鈴下說完,退後一步,小聲問:“主公見嗎?”

劉表微皺眉頭,慢慢把一杯水飲完,啜飲之間似在思慮什麽極為棘手的事,半晌,才懶洋洋地說:“讓他前廳等候。”

水杯一放,劉表從蒲席上起身,擡頭看見諸葛亮也站了起來,便道:“我有客到,你先自便,晚些我再來見你。”

諸葛亮忙一拱手:“姨父事務繁忙,亮不叨擾了,先行告退!”

劉表聽他意欲離開:“這般著急?難得來一次,用了晚膳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