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猜燈謎說龍馬精神 獻頌詩免百姓欠賦

 

 

轉眼間就到了萬歷十年的元宵節。為了慶祝朱翊鈞登極十年,李太後頒下懿旨,要在紫禁城內舉辦聲勢浩大的鰲山燈會。

卻說皇城裏的鰲山燈會,本是一年一度的常例。其規模的大小並無定制,全憑皇上的嗜好和年成收入的好壞來決定。嘉靖年代晚期,因世宗皇帝篤信齋醮,為了開爐煉丹的方便,他竟搬出乾清宮另覓地方住下,不要說大臣,就是皇後嬪妃也不肯見面。因此,本是後宮同樂君臣同賞的鰲山燈會,就被他生生地免掉了。到了隆慶年代,因國庫空虛財力不濟,穆宗皇帝雖有心操辦賞燈樂事,終因銀根吃緊而不能大肆鋪張。規制一小,看起來也就沒啥意思,於是忽辦忽停,終不能提起興趣。朱翊鈞登極後的第一年,喜歡熱鬧的李太後便有意恢復鰲山燈會,但張居正認為財政拮據,皇上應帶頭節儉,力諫不可,李太後只得依他。一直到萬歷六年,朝廷入不敷出的狀況得以扭轉,太倉積銀漸多,皇城裏才舉辦了萬歷紀年以來的第一次燈會。自那之後又停了幾年。到了今年,這個凸現太平盛世檢閱朝廷實力的鰲山燈會,才得以梅開二度。

民間的燈會,往往在正月初八就開始,歷時十天結束。但皇城的燈會,總會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翻了酉時牌後準點開始,歇會的日子同民間燈節一樣,都是正月十八。

卻說元宵節這天晚上,大約申末時分,天色尚未完全黑盡,但高大巍峨的午門城樓以及端門上的五鳳樓,早已是華燈初上一片璀璨.遠遠看去,但見星球蓮炬火噴梨花、飛丹流紫錦簇花圍.燈楹燈柱、燈檐燈梁,燈其簾燈其壁、燈其簾燈其飾,兩座城樓聳在半空,恍若天上宮闕水晶世界。在京的公侯世家皇親國戚以及內閣輔臣六部九卿,還有翰林院六科廊等品秩雖低卻清榮高貴的詞臣言官,都獲準登上午門城樓陪侍皇上觀燈。他們的夫人女眷也都穿了誥服,被邀至五鳳樓,陪兩宮太後及王皇後欣賞鰲山燈火。另外,挨著午門城墻,還搭建了一長溜臨時看台,專門安置所有六品以上前來賞燈的京官。這是多年都沒有的盛事,因此,一過未時,受到邀請的官員便絡繹不絕趕來這裏。一時間,東西長安街上寶馬香車,鞍籠喝道,除了大九卿以上官員可以乘轎進入午門廣場這重門深禁之地,余下官員一律落轎於金水橋外,步行進入端門。

一入酉時,大家瞧見一長列錦衣繡韉、張金戟玉的儀仗簇擁三乘大轎擡過金水橋。所有人都認識,打頭的正是張居正的大轎.另兩乘大轎,一乘裏坐著他的母親趙太夫人,另一乘坐著他的夫人王氏。三乘大轎一抵達,本來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午門廣場,刹那間靜得像是一個人都沒有。張居正在午門前下轎,所有官員都避之甚遠,只有鴻臚寺傳奉官跪下迎接。與此同時,他的母親與夫人在五鳳樓前下轎,早有一幫太監在那裏候著,將她們攙上樓去。

張居正一上得午門城樓,先到的王公大臣們一個個臉上都露出巴結的笑容,紛紛擠上前來和他行揖見之禮,樓上的秩序頓時有點混亂。正在張居正一一答禮寒暄之際,猛聽得廣場上九聲炮響.旋即聽到一名太監高聲喊道:

“太後,皇上駕到——”

聲音才落,便聽得樓梯上雜沓的腳步聲,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朱翊鈞身穿簇新的袞龍袍,在馮保、張宏、張鯨等一大幫太監的簇擁下,已是滿面春風上得樓來。樓面上所有的人,包括朱翊鈞的外公武清侯李偉,都一起跪了下去。

在黑鴉鴉一大片跪著的王公大臣中,朱翊鈞首先看到了張居正,他慌忙快走幾步到了張居正面前,親手將他攙起,然後才說了一聲:

“眾卿平身!”

朱翊鈞在馮保的引領下坐到了特為他準備的禦榻之上,各位跪著的王公大臣也紛紛謝恩爬起來坐上事先安排好了的位置,皇上左邊的錦緞太師椅,是張居正的座位,右邊坐的是英國公張溶,緊挨著張溶的才是武清侯李偉。張居正身邊一溜兒坐著的是內閣輔臣張四維和申時行以及六部九卿,內輔輔臣本來還有一位馬自強,他在萬歷六年秋天呂調陽死後不到一個月也因病去世,自此再沒有增加新的閣臣。眾位臣工坐定,五楹的樓面擠得滿屯屯的,朱翊鈞把身子側向張居正,恭敬地問:

“先生何時到的?”

“只比皇上先到了一小會兒。”張居正答。

“聽馮公公講,今年的鰲山燈會布置得好,花樣翻新,超過了往年。”

朱翊鈞顯得很興奮。張居正看了看垂在大門兩旁楹柱上的兩串制作精巧的寶蓮燈,也很高興地答道:

“聽說東華門外燈市口的燈會也熱鬧非凡,皇上與百官萬民同樂,天下無不歡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