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下罪己詔權臣代筆讀廢帝詩聖上傷懷(第5/5頁)

一顆,老宦者斷是建文帝無疑。有了這個鑒定,朝廷也就善待老和尚,留在宮中奉養。不二年,老和尚圓寂,朝廷亦在萬壽山旁,為他立了一座墳墓。”

張鯨仔細講了朱翊鈞所抄這首詩的來龍去脈。朱翊鈞覺得這張鯨博覽史籍,還是個有心人,便問他:

“你抄的兩首詩,又是個什麽來歷?”

“這兩首詩出自《蜀都雜抄》,說是貴州金竺有一座小廟,叫羅永庵,有一天來了個老和尚,在庵內的墻壁問題了這兩首詩,後人有人讀到,認定這是建文帝的手書。”

“那老和尚呢?”

“題完詩就走了,不知所終。”

“這又是一種說法。”朱翊鈞仿佛充滿了傷感,“關於建文帝的下落,朝廷一直沒有明確記載。”

“野史上倒有不少。”

“野史不足為信啊。”

“萬歲爺說的太對了,就說奴才方才提到的《碧裏雜存》,不少人就譏它是齊東野語。”

“朕讓你找建文帝的詩,你可曾對人講過?”

“沒有,”張鯨哈著腰答道,“奴才怕下頭人亂猜萬歲爺的心思,連馮公公那裏,都不敢透個口風。”

“你做得對,”朱翊鈞緊繃著的臉忽然露了一點霽色,他又問張鯨,“你說,朕為何要找建文帝的詩?”

“這……”張鯨倒吸了一口冷氣,囁嚅著說,“這個,奴才不敢亂猜。”

“你說,說錯了,朕恕你無罪。”

有了這句話,張鯨膽子略壯了些,但他仍不敢看朱翊鈞的臉色,只低頭言道,“奴才猜想,萬歲爺大概因曲流館的事,已是傷透了心。”

“唔,接著說。”

“因此就想到被永樂皇帝逐出皇宮的建文帝,想到他隱姓埋名,流落民間……”

張鯨說到此處,再也不敢往下講了。因為他看到朱翊鈞的雙眼噙滿了淚水。過了一會兒,他見朱翊鈞雙手將那詩箋揉皺又撫平,撫平又揉皺,便又輕聲喊了一句:

“萬歲爺!”

“嗯?”朱翊鈞嘆息一聲,情緒激動地說,“我要是建文帝,既當了和尚,就決不再回這紫禁城。”

張鯨猛地跪下,哽咽著勸道:“萬歲爺,你千萬不要這樣想,你是威加四海的太平天子!”

“你?”

朱翊鈞如夢驚醒,他決斷地把兩張詩箋揉成一團摔到地上,對張鯨說:

“張鯨,你好好服侍朕,朕不會虧待你。”

“謝萬歲爺!”

張鯨重重地磕了一個響頭。

 

 

 

 

 

 《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