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抨新政京城傳謗畫 揭家醜聖母識良臣(第6/6頁)

“這也有可能。”張居正答得謹慎。

“不是可能,而是事實。”李太後的口氣中明顯露出了不滿,“今日上午,戶部尚書王國光上了一道折子為金學曾辯護,附上了荊州方面寄來的那三份揭帖,咱聽馮公公念過,全都指斥荊州稅關的霸道,這裏頭雖然有一些不實之詞,但所揭露之事,依咱來看,並非都是空穴來風。”

張居正心下猜測:李太後對金學曾的不滿,起因大概還是緣於那次在大隆福寺的邂逅。他有心替金學曾辯解,言道:

“啟稟太後,金學曾到荊州稅關主政才一個多月,就鬧出這一場風波。依臣下來看,其因在他想弄清荊州稅關歷年欠稅之巨的隱情所在,因此,那些心懷鬼胎的人,就要千方百計阻止他的調查。”

“是誰阻止?”李太後追問。

張居正答:“荊州府知府趙謙。”

一直默不作聲的小皇上,這時插話道:“朕記得,這個趙謙是前年京察時,由你張先生親自提名,從荊州府同知位上薦拔為荊州府知府的。這個金學曾也是張先生欣賞的人物,兩人都出自你的門下,為何還要相互攻訐?”

小皇上歷練政事用心用意,竟能在細微處發現問題。張居正為此感到驚喜,但就事論事又不免有些尷尬,他斟酌一番,才緩緩答道:

“下臣受了趙謙的蒙蔽。”

“此話怎講?”

“家父數度來信,誇贊趙謙有政聲,造福桑梓盡心盡力,下臣聽信了家父的舉薦,便派省按院風憲官就近考察,結論也是贊賞有加。於是,下臣就向皇上推薦,將趙謙升任知府。直到最近,下臣才得知,家父之所以舉薦趙謙,乃是因為趙謙在擔任江陵縣令時,曾將一千二百畝官田送給了家父。如此重大的受賄,發生在家父身上,下臣實在羞愧難言。”

這麽大的“家醜”,張居正竟然自己道出,無論是李太後還是小皇上,都始料不及。李太後看到張居正疲倦發黑的眼眶裏噙滿了熱淚,已是十分感動,她問道:

“趙謙行賄之事,是誰發現的?”

“金學曾。”

“哦,原來是這樣。”李太後仿佛在刹那間明白了一切,她對張居正安慰道,“張先生不必過分責怪令尊大人。依咱看,這件事壞就壞在那個趙謙身上,身為朝廷命官,競拿官團行賄。如此昏官理當重懲。”

張居正正想道謝,小皇上卻先開口問遭:“張先生,你為何要自揭家醜呢?”

張居正坦然答道:“無論任何事情,下臣都不敢向聖母與皇上隱瞞。”

李太後深信張居正說的不是假話,她本想褒獎幾句,但看到兒子正用探詢的目光注視著她,便又改口說道:

“張先生,你的這份《請裁抑外戚疏》寫得很好,既有前朝玉田伯蔣輪的例子比照,武清伯李偉的造墳銀價,就按工部的議決執行。”

 

 

 

 

 

 《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