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老臣受騙驟臨禍事 宅揆召見面授機宜(第6/6頁)

“是,下官謹記首輔教誨。”莫文隆剛說罷這一句應景兒的話,忽然又明白到首輔話中有話。猶豫了一下,又答道,“下官待罪官場這麽多年,一不貪,又不怕吃苦,惟獨缺的,就是一個‘勇’字。”

“而仆現在向你要的,恰恰就是這個‘勇’字,”張居正說張佳胤,目的就是啟迪莫文隆要做一個諍臣,“杭州織造局的內情,你既摸得清楚,就應該上書直諫,以張皇上耳目。”

“諫什麽?”莫文隆倉促中問了句糊塗話。

“織造局制作龍袍的工價銀。”

“這……”

“有難處嗎?”

張居正掃過來的目光,火一樣灼人。莫文隆渾身不自在,畏葸答道:

“下官說過,龍袍工價銀自洪武皇帝開始,就是這麽定價的,都二百年了,經歷了九個皇帝,未曾更易,這已成了祖宗規矩。”

莫文隆的這段話中藏了心機,蓋因張居正出任首輔之初,第一次覲見皇上陳述自己的治國方略時,曾說過“一切務遵祖制,不必更易”.這席話登在邸報上,已是布聞天下。對當時紛亂妄測的朝局,的確起到了穩定作用。這一年半時間,張居正的治國大略,與這句話也基本相符。因此,莫文隆特別提出“祖宗規矩”四個字,意在提醒張居正,這件事不可亂碰。張居正心思通透,哪能聽不懂莫文隆的話外之音?他覺得不僅是莫文隆,就是整個官場,都存在著不知如何審時度勢掌握通變之法的問題,因此便借機闡述自己的觀點:

“祖宗規矩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好有壞。好的規矩,一個字都不能更改,壞的規矩,不合時宜的規矩,就得全都改掉。譬如織造局用銀這種瞞天報價的做法,不僅僅是壞,簡直是惡劣透頂,焉能不改?”

聽這擲地有聲的口氣,莫文隆知道首輔已經下定了決心,加之他平素對織造局欽差的飛揚跋扈早就心生痛恨,因此爽快答道:

“首輔欲開萬歷新政,下官無任歡忻。矯枉黜侈竭誠事啟本是臣節。下官明日動身返回杭州,一回到府衙,就立即寫折上奏。”

“你回杭州要多少天?”

“水路半月,陸路十天。”

“太晚了,”張居正臉色露出急切的神氣,“我看事不宜遲,你這就回到客棧,寫好了折子送到通政司,然後再動身回杭州。”

莫文隆不明白首輔為何要得這麽急,卻也不敢問。正說告辭,只見姚曠神色慌張跑了進來,對張居正說道:

“首輔大人,工部尚書朱衡被人擡進了內閣。”

張居正這一驚非同不可,急忙問道:“什麽,擡進來的?發生了什麽事?”

“聽說他在左掖門前被凍壞了。”

姚曠接著就把五更天裏左掖門前發生的事大致講了一遍,張居正聽罷,斥道:

“發生這麽重大的事情,為何現在才來報告?”

姚曠答:“小的也是半個時辰前才知道,因見著首輔在與莫大人談話,就沒有進來打擾。”

張居正情急中不得細問,只對莫文隆說:“你回去照仆說的辦,要快!”說罷起身離坐,在姚曠引領下出門迎接朱衡。

 

 

 

 

 

 《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