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〇章 終下決心(第2/2頁)

張繼遲疑一下,道:“使君,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清瞥了他一眼,有點兒不滿道:“既為我幕僚,就當替我出謀劃策、指點得失,還有什麽當講不當講的。”

“使君說的是,張繼多慮了。”

張繼歉然施了一禮,方緩緩道:“使君有沒有想過櫃坊失敗的真正原因在哪裏?”

李清眼睛一挑,銳利的目光直刺張繼的臉龐,“懿孫不妨明言!”

“是皇上,問題出在他的身上,我認為他根本就不支持使君的櫃坊計劃。”

張繼見李清不語,又接著道:“使君的本意是想利用櫃坊這種方式將地方財權收歸朝廷,從而削弱地方的勢力,這個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更不用說身在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們,自古地方利益就與朝廷利益難以平衡,漢末朝廷弱而地方強,導致三國鼎立,滅漢於魏;而隋朝也是如此,隋文帝興利除弊,廢世襲、興科舉,改三省六部,收權於朝廷,直接觸犯了地方和世家的利益,以至他死後,煬帝再無法壓制地方勢力的反彈,隋遂二世而亡。”

說到此,張繼長嘆一口氣,搖搖頭道:“如此種種,今上怎麽會不明白,其實使君的辦法極好,手段也巧妙,只需徐徐推行,十年後當見成效,只可惜今上已無雄心壯志,整日醉心於歌舞歡宴,他不想在自己晚年看見朝廷與地方的利益失衡,看見矛盾尖銳,便用了口頭支持,但實際不作為的辦法,讓使君的櫃坊計劃無疾而終。”

李清始終一言不發,一邊用碳夾給火盆添碳,一邊默默地聆聽張繼的感言,直到他一氣說完,李清將碳夾輕輕放下,淡淡一笑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我本想做一道色香味美的大菜,但因火候沒掌握好,反使菜難以下咽,誠如懿孫所言,我若分步緩做,先成立櫃坊,讓它先深入人心、紮根地方,那時再徐徐推出稅改之制,未必不能成功,只可惜時不我待啊!”

李清長身而起,負手走到窗前,今天張繼一語切中了要害,正是李隆基態的曖昧和不作為使櫃坊最終失敗,此刻他口中又苦又澀,他何嘗不知道急火燉不了濃湯的道理,但安史之亂象一個沉甸甸的砝碼,始終讓他的改革天平不能平衡。

密集的雨點沙沙地敲打著樹葉,春寒夜雨中,他只覺心中異常孤寂,對家的思念由然而生,過了半晌,他慢慢平靜下來,堅韌的性格讓他將心中的寂寞暫時推到一邊,他回頭看了一眼張繼,見他厚厚的嘴唇動了動,欲言又止,不由笑道:“你又來了,有什麽話就直說,不要吞吞吐吐,要象你的字一樣,敢收敢放才行。”

張繼心下一橫,他轉身先將門關死了,才壓低嗓音道:“我勸使君此事了後,最好還是想辦法回到邊疆去,手握兵權才能保無恙,否則總有一天,使君將死無葬身之地。”

張繼的話十分突兀,尤其最後一句,更是尖銳刻薄,但它引出了李清的心事,使他心中猛然一顫,慢慢轉身回到座位,拾起了碳夾,盡可能用平淡的語氣道:“你此話怎講?”

“使君為何會到蘇州來,使君昨晚給我說這是皇上調虎離山之計,皇上要廢東宮居然必須先將使君調走才好作為,由此可見皇上對你十分忌憚,這不是好事啊!

還有鹽稅,朝廷從鹽上得到了多少錢?而這些錢原本是誰的利益?他們會放過使君嗎?自古以來主持革新之人有幾個得到好下場?最後都功成難退,成了皇帝平息眾怒的犧牲品。

皇上忌憚你,再加上權貴宗室恨你如骨,所以一旦使君失去了利用價值,皇上必然會拿你開刀,而現在各地鹽鐵司已漸漸步入正軌,這一天已經不遠了,使君,我絕非危言聳聽,你一定要早作打算才行啊!”

‘啪’地一聲,竹子做的碳夾在李清手上硬生生被折斷了,張繼的話最後使李清下定了決心,就算是藩鎮割據,他也必須要有自己的勢力和地盤。

就在這時,一陣暴雨般的馬蹄轟然響起,直向自己這個疾馳而來,李清象是想到什麽,他一步上前拉開門,沖到雨中去,剛跑到大門,一名八百裏加急的傳信騎士從馬上翻滾下來,他連滾帶爬沖到李清面前大聲稟報:“急報侍郎大人,東宮被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