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再別帝京(第2/3頁)

魚朝恩的話一直縈繞在李清腦海中,讓他說實話,這決不是尋常的客氣話,一定有什麽事情發生了,李清不敢肯定是什麽事,但他決定還是賭一把,自己那顆明珠豈能白送?

“哦!你去見太子了?都說了什麽?”

李清的坦白讓李隆基著實有些意外,冰冷的目光中開始出現一絲暖意,或許是自己誤會了他。

李隆基眼神的細微變化卻被李清捕捉到了,魚朝恩讓他說的實話極可能就是指自己與太子密會之事,李清的心中震驚不已,如果真是這樣,那實在太可怕了,現在離與太子的密晤結束還不到一個時辰,也就是說,自己剛剛進太白酒樓,就立刻有人報告了李隆基,他掐準時間,一旦會晤結束,就馬上派魚朝恩來宣自己入宮,可是,自己是他親手推進太子黨,難道他並不允許自己和太子會晤嗎?

李清的後背滲出了一大片冷汗,就在這一瞬間,他忽然明白了李隆基的心思,他其實並不是真的讓自己成為太子黨啊!

想想也是,若自己真的成為太子黨,他怎麽可能讓自己出去領兵,一個王忠嗣、一個皇甫惟明、一個高仙芝都是太子的支持者,難道還想錦上添花不成?

李清既想通這一節,又用眼角余光掃見高力士不在,便毫不遲疑地低聲道:“太子昨晚命人來找臣,臣來不及向皇上匯報,一早便去了太白樓,只說了幾句話,太子想委派一人為臣整理文書,臣答應了,別得就沒有說什麽了。”

李隆基‘哦!’了一聲,目光散淡,隨意翻了翻桌上的奏章,漫不經心道:“鮮於仲通之事你們沒說嗎?”

他說得漫不經心,但在李清聽來卻如閃電雷鳴,他的頭‘嗡!’地一聲,腦海裏一片空白,原來所有的事情李隆基都是知道的,鮮於復禮、王珙、崔光遠、杖斃。

他忽然有一種當年在義賓為主簿的感覺,那時他是章仇兼瓊的一粒棋子,而此時他是李隆基的一粒棋子,什麽南詔功勞,統統都是假的,封自己去沙州也必定有他的深意,自己一無所知還沾沾自喜,從三品,哪有這麽容易啊!

汗珠從李清的額頭上滾落下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李隆基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你明白就好,去沙州後,每三天給朕寫一份奏折,不在字數多少,但一次也不能斷,到時自然會有人來和你聯系,你去吧!”

……

李清仿佛行屍走肉一般,糊裏糊塗回到了家,剛進府門小雨便迎了上來,“公子,客堂有個當官的在等你,抱了好大一堆文書。”

“知道了!”

李清攝住心神,這必是太子派人替自己辦妥了各部門的交割手續,需要自己簽字畫押。

“小雨!”

李清剛要走卻又想起一事,叫住她道:“告訴簾兒,把上次太子賞我那套宅子的鑰匙給留張奕溟,讓夥計們都搬過去。”

小雨卻回頭笑道:“我的爺,這些小事不要你操心,簾兒姐早就安排好了,你去忙公事吧!”

“那真是我多事了。”

李清笑了笑,擡腳進了客堂,只見裏面坐著一人,正低頭飲茶,他身旁小幾上,堆了厚厚一疊文書,見李清進來,他連忙起身,向李清躬身長施一禮道:“在下奉太子詹事之命而來,見過李刺史,一些文書須李刺史簽字。”

李清打量一下他,見他約三十余歲,面色白凈,目光清澈,留有三縷黑須,似乎見過,也是東宮官員,卻沒說過話,便笑了笑回禮道:“我好象曾見過你,你可是來太子派來替我辦理交割之人?”

“是!不過吏部已將我批轉為敦煌縣縣令,以後還請李刺史多多關照。”

李清眼睛一挑,兩道目光直刺此人,除了替自己整理文書之人,太子竟連敦煌縣縣令也安插了人嗎?

“請問先生尊名?”

“哦!”那人歉然地笑了笑,“我倒忘記通報姓名了,在下姓張名巡,蒲州河東人,現任太子通事舍人。”

“什麽!”

李清忽然失聲叫起來,手指著他竟說不出話來,他早起本來就著了些風寒,而與李隆基一席談話後,更已心力憔悴,而此時他再心神激蕩,一個時辰內從極寒變成極熱,李清感覺到頭開始發暈,頹然坐到椅子上。

張巡,開元末進士探花,天寶初年任太子通事舍人,後為李林甫不喜,調為真源縣縣令,安史之亂中他率幾千疲弱之民,抵抗安祿山十幾萬大軍,歷時半年,殺敵數萬,最後全城軍民大半餓死,城陷不屈而亡,忠義千古,流芳百世。

此時他正任太子通事舍人,因李清為沙州刺史,他被李亨選中,也由此升了半級,轉任敦煌縣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