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再別帝京

李清見他氣勢傲慢,眼鼻朝天,心中自然明白,他無奈地搖搖頭,從懷中摸了顆明珠塞去,微微笑道:“可是皇上找我。”

這太監正是魚朝恩,前幾日他不收李林甫之禮倒並不意味他不愛財,只是權衡利弊,拒絕比收禮所獲的利益更大罷了,事實也是如此,當他‘如實’向皇上匯報自己拒收相國的賄禮,皇上雖沒說什麽,但明顯外派自己的次數多了。

而對李清他就沒有什麽忌諱,只管擺臉色要錢,一顆明珠塞來,魚朝恩的心中頓時樂開了花,立刻眉開眼笑道:“李都督猜得不錯,皇上命你火速進宮見駕!”

頓一頓他又在李清耳邊低聲補充道:“皇上今天心情不太好,李都督說話可要注意了,尤其不要隱瞞任何事情。”

‘此話是何意?’李清想追問,但魚朝恩卻不肯再多說一個字,只催李清速速進宮,李清無奈,只得向他拱拱手問道:“多謝公公了,不知該怎麽稱呼公公?容李清以後再謝。”

“李都督客氣了,咱家姓魚,宮中一問便知。”

“魚?”

李清微微一愣,暗暗忖道:“難道他就是魚朝恩不成?”

此人八面玲瓏,深得太子李亨信賴,在吐蕃攻進長安後,又因護駕有功,在代宗一朝又繼續得寵,後來唐朝太監掌軍之先河,便是由他所開。

李清深深看了他一眼,將他的相貌牢牢記在了心中。

……

李隆基確實十分煩惱,一早有禦史彈劾範陽節度使安祿山向契丹契丹及奚用兵,教訓一下契丹和奚李隆基並不反對,對異族不僅要動恩,必要時也要用威嚴來壓,那契丹李懷節就頗為張狂,年初來朝時就先是要求自己將平陽郡主嫁給他,後來親事不成,便天天辱罵和親公主,是需要教訓教訓,更重要是安祿山雖為節度使,有臨機處置之權,但依然事事向自己請示,雖是異族,其忠心比一般漢人將領更為可嘉,是一根沒有腦子的直腸子,倒也能讓他放心。

李隆基惱火的不是這個,而是今天上午收到的另一份密報,隴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私募之軍已經超過三萬人,三萬人,幾乎就相當於一個小的節度府了。

事實上他也知道,北庭、朔方、安西、安南甚至安祿山的範陽,哪個都護府、節度府沒有私募軍隊,各軍府府兵不過十之三四,就連兵力最集中的京兆地區,府兵滿員也不過六成,若不募兵,打仗根本無兵可用,難啊!他年年下令調查戶籍、追查逃兵,但兵源還是年年減少,根本原因是土地均衡被破壞,大量土地向朝中權貴集中,用來穩定兵源的土地沒有了,沒有永業田和口分田牽制,哪個農民還願意自掏腰包去當兵?

沒有自願兵,只能掏錢募兵,可錢在哪裏?本來就不是用錢來交稅,再加上這幾年朝廷的財政收入又是逐年銳減,去年滇東戰事,朝廷掏錢養了一部分軍,自從這個口子一開,各地紛紛要求同等待遇,開國以來就從不需朝廷負擔的軍費,一下子又怎麽可能拿得出來。

“難道只能睜只眼閉只眼嗎?”

李隆基嘆了口氣,邊境大將能夠自力耕生,不耗費朝廷糧餉當然好,但擁兵坐大又成事實,這確實是一件兩難之事,仿佛是一劑副作用極大的藥,明知道它會傷及肺腑,但為治病,又不得不喝下。

可是今天這份密告卻讓李隆基份外警惕,皇甫惟明曾是太子少保,是太子的死硬支持者,若他生了異心,率私募兵入朝,誰能保證自己當年發動的宮廷政變不會再一次發生?

‘皇甫惟明’,李隆基口中輕輕念了念這個名字,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嘴角浮現出一絲殘酷,‘朕走的棋,恐怕你做夢也想不到。’

“皇上,李清來了。”

高力士在門口低聲報告,又將李隆基的心思扯回到眼前,目光落在禦案上,那裏有一份最新的報告,太子約李清在太白酒樓碰面,但內容不詳,李隆基心中一陣冷笑,他將李清送回太子黨去,希望他幫助太子對付李林甫不假,但又不能容忍李清真的成為太子之人,說倒底,李清不過是他的特派專員罷了,應該是向他李隆基效忠,所以接報他二人密會,李隆基的臉當即便沉了下來。

“讓他進來!”

李清大步走進向李隆基行了一禮,“臣李清叩見皇帝陛下!”

“快快坐下,這兩天可忙壞了吧?”李隆基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容,但眼睛裏卻是冰冷無喜。

“感覺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臣反而沒有了頭緒,所以昨天下午睡了一覺,今天一早又去見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