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東宮案(八)(第2/2頁)

今天大朝,兩旁的建福門與望仙門都同時開放,放百官步行入宮,李清是今天的主角,但含元殿上無他的位置,便先在延英殿暫候。

一聲鐘鳴,百官沿兩條高高的龍尾道魚貫進入大殿,依品階而列,大殿裏莊嚴肅穆,朝會即將開始。

‘皇上駕到!’隨著執事太監的一聲高呼,頭戴沖天冠,身著大裘冕的李隆基在數十名宮娥太監的簇擁下從側殿步入,坐入龍座之中,大殿聲一片寂靜無聲,偶爾傳來一些老邁朝官的咳嗽聲。

李隆基翻了翻禦案上的奏折,這是韋堅和李清所寫的關於南詔與滇東的詳細報告,他已事先看過,今天便要依此來行賞。

他又擡頭看了看百官,皆精神抖擻,無人顯出倦意,滿意地點點頭,沉聲道:“今日大朝,各卿都有本奏,但依殿中監昨日所擬,今天只說南詔一事,眾卿可依次奏來。”

“皇上口喻,今日只說南詔一事,請各官依次上奏!”執事太監的聲音在大殿上久久回蕩。

“陛下,臣有本先奏!”

一名老臣率先而出,李隆基見其人是尚書右仆射兼兵部尚書裴寬,便點頭道:“裴愛卿請說!”

“現南詔分裂為二,按照皇上的意思,在滇東建昆州都督府,駐兵二萬,但我朝已先後在巂州、姚州建都督府、後來又在戎州建都督府,兵力都從西川調撥,現在又欲建昆州都督府,西川兵力恐有不足,兵部為此考慮了兩個方案,供皇上定奪,一是定兩萬人的建制,從漢中、廣州調部分兵力補充;二是昆州設五千人編制,封寒族首領寒日進為滇東王,由寒族士兵協助防禦,這兩個方案臣偏向後一個,可減輕我朝廷負擔,但最後還須皇上定奪。”

裴寬說完,將奏折擱在執事太監的金盤上,自己退回了朝班。

李隆基翻開看了看,又問道:“其他愛卿可有不同意見!”

“臣不贊成由寒族士兵協防!”另一名大臣站了出來,卻是禦史韓洽,他是去年平定寒族叛亂的主將,只聽他高聲道:“現在寒日進雖然偏向我的大唐,但卻不能保證他的繼承者都偏向我大唐,異族畢竟是異族,應當盡可能的削弱它們,而不是給他們機會壯大,臣曾平息過寒族之亂,深知其民風彪悍,不易駕禦,一旦讓其坐大,臣擔心日後必將生亂!”

裴寬一步站出來,怒視他道:“韓禦史說得輕松,你知不知道我朝現在兵源的實際情況,每個軍府能夠征到十之三、四的府兵就已經不錯,而這些長期駐守邊疆的士兵都是朝廷供養,若再增加兵力,朝廷的財政壓力你可考慮過?再者,寒日進質子在長安,以後寒族首領皆效仿於此,又何必擔心他會造反!”

府兵制的嚴重危機李隆基也知道,但這會牽涉出土地問題,會涉及到大多數李唐貴族的利益,這卻不是他此時想討論的,他擺了擺手不悅道:“此事兩位愛卿先不要爭執,李相國!”

“老臣在!”李林甫應聲而出。

“相國兼管戶部,就辛苦一下,做一份預算草案給朕看看,如果朝廷財力能夠承受,朕便選第一個方案。”這卻是李清在談到南詔局勢時勸過他,西南的少數民族應盡量削弱,不能再讓任何一族壯大,有了南詔的教訓,李隆基深以為然。

想到李清,李隆基便想到了今天的主題,他看了看太子,微微笑道:“關於南詔事務,皇兒可有話說?”

李亨會意,立刻起身道:“這次滇東問題順利解決,南詔也能按照我大唐的思路完成王位的新老交替,首先是我大唐使團功不可沒,其次羽林軍果毅都尉李清作為皇上特使在中間居功甚偉,兒臣想提請父皇大力表彰其在滇東以及南詔功績,還有他手下的三百兒郎。”

李隆基點了點頭道:“朕先封安西都護府昭武校尉李嗣業為上騎都尉、羽林軍郎將(正五品上階);封劍南節度府參軍事南霽雲為中府果毅都尉、昭武校尉(正六品上階);其余羽林軍兒郎皆官升兩級,賞錢一千萬、絹一千匹,望諸軍效之。”

說到此,李隆基卻看了看李林甫笑道:“至於這次立下大功的李清,朕初步考慮放他到地方上去歷練幾年,不知相國有什麽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