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算計(第4/4頁)

他看了看廳內各人,說道:“借虜平寇!”

“借虜平寇?”

廳內各人神色各異,多爾袞也是一怔,隨後臉上按納不住的喜色蔓延,他說道:“吳三桂這是要仿效唐肅宗借兵回紇之事?也是,遼東諸將中,也只有這人心思雜了。收復神京,功在社稷?流賊現在就是唐僧肉,誰都想咬一口,看來他心也動了。”

他最後更是大笑起來:“朕前些日給他王侯之位他都不動,現在卻是想借兵?真是天助我也!哈哈,這都拜流賊追贓助餉所賜,他們拷銀拷得好啊。”

也就在這時,親衛來報,說外面有機密信使求見,帶來了吳三桂的親筆書信。

多爾袞臉上的笑容更燦:“果然來了,真是說曹操到,曹操就到,真是天助我也!”

……

很快的,吳三桂的信使前來,恭敬呈上吳三桂的親筆書信,多爾袞溫言安撫,吩咐好好安置信使,然後細細觀看這信。

就見上面寫道:“三桂上疏於北朝皇帝: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負之身荷遼東總兵重任,皇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義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誼諒帝亦知之。”

“三桂今鎮遼東,思欲堅守東陲而鞏固京師也。不意流寇逆天犯闕,以彼狗偷烏合之眾,何能成事?但京城人心不固,奸黨開門納款,先帝不幸,九廟灰燼!”

“今賊首欲僭尊號,擄掠婦女財帛,罪惡已極,誠赤眉綠林黃巢祿山之流,天人共憤,眾志已離,其敗可立而待也!”

“我國積德累仁,謳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晉文公、漢光武之中興者容或有之,遠近已起義兵,羽檄交馳,山左江北密如星布。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

“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國與北朝通好二百余年,今無故而遭國難,北朝應惻然念之,而亂臣賊子亦非北朝所宜容也。夫除暴剪惡大順也,拯危扶顛大義也,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

“況流寇所聚金帛子女不可勝數,義兵一至,皆為帝有,此又大利也。帝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

多爾袞看後又給眾人看,特別隨征的大學士們。

寧完我笑容滿面的跪下,他說道:“皇上,此為千載難逢的良機啊,當速速抓住。”

廳內各人也是一片贊同,他們正愁如何入關,吳三桂此書,真是瞌睡就來個枕頭。

範文程則若有所思,他問多爾袞道:“陛下,真的要答應吳三桂借兵之事?”

多爾袞臉上似笑非笑,他說道:“入關是肯定的,然也不能讓吳三桂如此輕易得手,而且若入了關……”

他冷笑幾聲,與廳內眾臣細細商議後,說出自己意思,讓範文程提筆潤詞,最後書信一封,讓那信使帶回。

信中說:“大蒙古博格達汗,大清國皇帝報吳三桂書曰:向欲與明修好,屢行致書明國君臣,不計國家喪亂,軍民死亡,曾無一言相答。是以我國數次進兵攻略,蓋示意於明國官吏軍民,欲明國之君熟籌而通好也。”

“若今日則不復出此,惟有底定國家與民休息而已,予聞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亡,不勝發指,用是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滅賊出民水火。”

“及伯遣使致書,深為喜悅,遂統兵前進。夫伯思報主恩與流賊不共戴天,誠忠臣之義也。伯雖向守遼東與我為敵,今亦勿因前故尚復懷疑,昔管仲射桓公中鉤,後桓公用為仲父以成霸業。”

“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仿若大遼南京道之舊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河山之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