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算計(第2/4頁)

多爾袞一怔,隨後點了點頭,範文程早前獻了三策,第三策的“奪取遼西,奧援流賊”之策已基本成功,若不是他們拖住楊國柱,吳三桂他們,李闖等人也不會那麽容易奪得京師。

所以對範文程此人,多爾袞已越發器重,他的方略看法,多爾袞都非常重視。

對範文程的話,廳內各人也是贊同,雖然清國在明朝中沒什麽名聲,但爭取下,還是有辦法讓部分官商士紳轉向他們這一方。若與流賊聯合,那真是讓他們大清國的名聲全毀了,這是清國上下惟恐避之不及的事。

範文程續道:“蠻子城消息傳來,明國太子已然逃入宣府鎮中,王鬥有太子在手,大義加身,我大清若與流賊聯合攻伐,將更增明國上下之惡感,此當為我大清極力避免之事!”

多爾袞皺著眉頭,他沉思道:“範學士何以教朕?”

範文程恭敬道:“皇上,微臣細思之,只有行微臣先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策。我大清入關後,若遇到流賊,還是勿與之交惡。坐視其與王鬥相伐,待他們兩敗俱傷時,一舉破其二賊為好。”

寧完我斜眼相睨意氣風發的範文程,這時他淡淡道:“只恐流賊人心已失,兵馬雖眾,卻不再是王鬥的對手。介時王鬥一舉剿滅流賊,我大清便要對上兵馬正銳的靖邊軍了!”

廳內眾人一凜,按照眼前形勢,這個情形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

追贓助餉後,觀所謂大順,不再是大清的勁敵,然王鬥此人……

他有決心,他有能力,更重要的是,王鬥一直敵視大清,恨不得滅之為後快,二者的矛盾不可調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範文程笑了笑道:“寧學士擔憂不無道理,所以,我大清必須奧援流賊,然不可流於行跡。流賊此時正在明都樂不思蜀,那王鬥何等人物,豈會不抓住戰機?料想不久後就會發兵!宣府鎮離京師不遠,或許王鬥逼臨明都後流賊才反應過來,他們也定然會在京師附近大戰!”

他說道:“是以我大清兵務必急臨明京,靠臨戰場,靜觀其變。那王鬥對我大清戒心極重,便是與賊大戰之時,又豈可不分出重兵防備?如此他的兵馬分弱,此消彼漲,流賊定可與其殺個兩敗俱傷,我大清便可自在選擇攻打何方!”

眾人沉思,寧完我反應極快,很快抓住範文程話中一個漏洞,他陰惻惻的道:“若流賊也分兵防護如何?”

眾人一怔,寧完我這話也有可能,若流賊也分兵防護大清,那二者兵力又換為先前形勢了。

範文程說道:“我大清可暗中巧言善語撫諭流賊,言我大清與王鬥勢不兩立,此次前來,是為相助大順剿滅王鬥而來。觀那流賊形勢,對我大清毫無了解,或只視以普通塞外蠻夷,觀流賊先前布防,甚至要調楊國柱,吳三桂人等進京,只以唐通防守二關可見一斑。”

寧完我冷笑道:“巧言善語撫諭?是卑躬屈膝卑詞求撫吧?我大清興於遼東,自武皇帝起所戰無有不勝,什麽時候,需要向區區流賊低三下四了?”

他這話引起廳內很多人的共鳴,特別是那些滿洲人,皆以不善的眼光瞄向範文程,坐在一旁的多鐸更有暴起之感。

多爾袞倒是不在意,他揮揮手道:“只要能得實惠,有利我大清,區區卑詞算什麽?想當年我大清欲與明國議和,便連稱臣納貢都願意考慮。大丈夫能屈能伸,國亦如此。”

範文程歌頌道:“陛下聖明,我大清有君如此,國之洪福。”

廳內各人也不再說什麽,相比中原國度,他們塞外蠻夷確實很不看重這些,強時猖狂,弱時卑伏,便是他們真實的生存寫照。

範文程最後道:“此便是微臣暗中奧援流賊之計,定不會讓明國之人抓到把柄,亦可讓流賊與王鬥兩敗俱傷,最後讓我大清漁翁得利。”

廳內各人沉思,範文程這計策沒有問題,王鬥雖強,素為大清國第一勁敵,然不可能強到以一打二,同時對付流賊與大清二方。雖然錦州之戰後,蠻子城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最後探得王鬥擴軍了,兵馬似乎增加到五六萬。

然他畢竟只有五六萬人馬,就算加上一些屯丁輔兵,亦如清國內包衣奴才們的存在,戰力難說。而清順兩方加起來兵力達到七十萬眾,說王鬥可以同時對付清順二方,多爾袞等人說什麽也不會相信。

甚至對寧完我的憂慮,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他們同有此憂,只不過出於萬一的考慮罷了。

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流賊會與王鬥拼個兩敗俱傷,己方遠遠窺探,最後戰果出來撿便宜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