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算計(第3/4頁)

看各人算計來算計去,此時的平南大將軍、豫親王多鐸頗為不耐,他猛然站起來,喝道:“何必如此麻煩?我大清兵直取明都,剿滅流賊,盡得賊之擄獲子女財帛,然後對付王鬥!”

“不可!”

廳內各人異口同聲道,多爾袞更皺眉道:“流寇用兵已久,不可以昔日漢兵輕視之,更兼其二日而下明京,此是何等戰力?雖說他們在明都追贓助餉,喪盡人心,誰知他們戰力有沒有失?爾等勿得越伍躁進,此兵不可輕擊。”

他看著廳中眾人,神情嚴肅的道:“朕也會嚴諭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大臣等,若對上流賊,務必警惕,不可疏忽輕敵。更按範學士所言,能不與流賊打,還是不要打,免得折損兵力,白白便宜王鬥。”

他慎重的道:“財帛事小,國家存亡為大,若兩敗俱傷,反為王鬥所趁。我大清就這點家底,損不起,務必萬無一失!”

他說道:“當然,若流賊驕橫跋扈,亦讓他們知道我大清的厲害!”

相比皇太極,多爾袞少了幾分雄才大略,多了幾分陰狠謹慎,歷史上他接到吳三桂的求援書信後,擔心是陷阱,就算主力到達山海關外,也一直按兵不動,坐視吳三桂與李自成撕殺。

最後反復觀察,發現這確實不是陷阱,也大致看出李自成的實力,又讓吳三桂急迫非常,條件也從借兵變投降,得到自己想要一切,才心滿意足下令主力進攻。

李自成也蠢笨,多爾袞在幾裏外的歡喜嶺駐紮多日他都不知道,而且事前唐通還與滿洲兵交了手,被打得大敗,李自成都不重視。滿洲兵更不負多爾袞的期望,只三螺三呼,就一口氣擊敗了似乎不可一世的順軍主力。

雖然李自成當時帶到山海關的不過六七萬人,然大部分都是他最精銳的老營兵,卻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堅持不到一刻鐘。多爾袞也最後松了口氣,下令追殺不放。

從這事情看,就可以看出多爾袞的謹慎與貪婪,所以情報未明之前,多爾袞對要與大順軍作戰保持高度的警惕。

多鐸事實心下也有些惴惴,雖然明都二日而下,有明朝人心已失,氣數已盡,眾明人盼著改朝換代的緣故。但順軍二日而下京城,這種戰鬥力還是讓多鐸有些心驚,畢竟他們清兵也入關多次,知道明國京師好不好打。

不過他還是不服氣的道:“算來算去,若王鬥與流賊聯手起來對付我大清怎麽辦?”

眾人一怔,這個可能性大家都沒想到,範文程卻是呵呵而笑,他微笑道:“豫親王不必擔憂,這點絕不可能!”

他說道:“王鬥若與流賊聯手,便失去大義,明國上下群討之。他深恨我大清,亦不可能與我大清聯合,所以三方算來,他只是孤家寡人一個。”

多鐸安靜無聲,他也只是隨口說說,也知道這事絕不可能。

範文程最後道:“所以觀眼前形勢,我大清兵當盡快入關了。為爭取明國官吏支持,還是打出剿滅流賊,為爾君父報仇的旗號為好,以減少他們的抗拒之心。若能拉攏大批的明國官將舊吏則更佳。”

多爾袞有些苦惱的道:“可惜,事前朕親筆書信,山海關各人都不願意降我大清,朕給他們的待遇不可謂不優厚。甚至薊鎮的楊國柱,義州的曹變蛟與王廷臣連朕的使者面都不見!”

他臉色陰沉:“若不願意降,只有殺了,特別義州的曹變蛟、王廷臣二人。錦州之戰時,王鬥就派軍從義州斷我後路,我大清在王鬥手中遭了一次罪,難道還要遭第二次?禮部再派人去勸降一次,曹王再不降,就讓杜度他們全力攻城!”

管禮部事的貝勒薩哈廉等人忙應了。

此時聚在義州城下的二紅旗主力有五萬,義州的曹變蛟、王廷臣兵馬不過四千。城池一直沒下,固然是曹王二人抵抗頑強的緣故,也有圍打清軍未用全力因素。

況且錦州附近還聚了大量的原二黃旗兵馬,兵力方面,堪稱優越。

真要舍得本錢,義州城不難攻下。

安排完這事,多爾袞看向管蠻子城的刑部承政高鴻中,說道:“你們蠻子城那邊怎麽樣了?”

高鴻中急忙出列,他恭敬的道:“回皇上,微臣正要稟報這事。流賊在明京追贓助餉後,官紳士民切齒,現在他們皆恨流賊。依臣情報,部分官員勛貴期盼王鬥與明太子,然因王鬥在宣府鎮行類士紳一體納糧之策,亦有諸多對王鬥不滿戒懼之人。”

他說道:“此些人期盼卻是余人,微臣得到消息,此時在山海關內的遼東總兵吳三桂便別有心思。近日他與錦州、寧遠等處族人聯絡頻繁,依皇上之令,沿城駐紮兵馬未對他們信使捕殺……微臣也得到密線情報,吳三桂所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