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3/4頁)

王德化苦笑請罪:“奴婢無能,請皇上治罪……”

他抺著額頭道:“實是永寧侯這題,這題……”

大寒的天,他頭上都冒出密密汗珠,讓他油光水滑的臉閃亮一片,顯是用心過度之故,他最後給皇帝出主意:“不若將此題發給國子監,畢竟他們是正經的讀書人,特別內中還有專門讀算科的。”

……

京師國子監位於城東安定門內,雖不如南京國子監那樣浩大,但一樣監生眾多,他們除學習四書五經外,還要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課,更設有專門的律學、書學、算學等博士。

不過說實在,這些人地位低卑,就是博士最高也不過從九品,哪如五經博士,個個正五品以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律、書、算三科在大明地位的低下。

然今天,算學科的博士突然接到聖旨,讓他們計算那道“王氏算題”,務必算出,體現朝廷的實力與威嚴。

這個整個國子監都轟動了,算學博士不敢怠慢,立刻集中所有的助教、直講,還有算科精英學生,奉旨計算。

不過他們盡心竭力,一樣遇到與趙瑄一樣的問題,切入點在哪?動態立體幾何,該從何處入手?

看算學博士茫然失措,算得是面色蒼白,搖搖晃晃,旁邊觀看等待的國子監祭酒與司業人等大吃一驚,此題難道如此高深?連本監的算學博士都手足無措?

事關聖旨,他們也不敢松懈,不斷投入精通算術的監生進入計算,最後,更是整個國子監都動員起來。

……

“神父們,我們的機會到了……”

說話的是欽天監一個高鼻深目,穿著大明官服的西洋人,他年約在五十歲,有著濃密的絡腮長須,深邃的眼中不時浮現智慧的光芒,卻是此時在欽天監任職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

這個萬歷二十年出生的德國人本名約翰,姓亞當,就讀耶穌會創辦的三王冕中學,又在羅馬德意志學院、靈采研究院學習後,於萬歷末年與鄧玉函、羅雅谷等多名傳教士,以葡萄牙政府派遣名義,東渡到了大明。

此時傳教士延續的是利瑪竇“驅佛補儒”、“合儒超儒”等傳教手段,所有人踏上中國土地後,都必須研習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國的經史與倫理,以尋求到他們傳教的突破點。

利瑪竇手法一度取得很大成功,對這些個個取漢名,穿漢服,又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熟讀漢文典籍的西方傳教士,當時文人士大夫對他們抱以極大的好感與信任,更有了徐光啟這樣的高級耶穌會成員。

不過利瑪竇死後,有些狂熱的傳教士認為利瑪竇思想過於遷就中國人,影響了天主教的“純正性”,發展教徒速度太慢,所以他們開始改變利氏的傳教路線,采取更激進的傳教方式。

他們堅決排斥儒家思想,嚴禁中國教民祭天、祭祖、拜孔子,激起當時人等極大的反感與懷疑,當時便有人言:“有利馬竇、艾儒略等,托言從大西來,借儒術為名,攻釋教為妄,自稱為天主教,亦稱天學。”

還言:“此輩偷梁換柱,偷換我聖教上帝、聖經等念,此為以夷變夏之妄意。更天主教不許供君親牌位,不許祀祖先父母,真率天下而無君父者也。”

南京教案後,所有傳教士盡被驅逐,只得居澳門一地,約翰決心改變這種局面,他一樣換上漢服,並從《孟子》中選名,取了湯若望的中國名字,借與後金作戰的機會,以軍事顧問之名,與眾傳教士到了京師。

此後湯若望延續利瑪竇路線,溫和傳教,許可教徒祭祖、拜孔等,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單單他一人,所付予洗禮者就達五十之多,內更有奉教皇族、宗室、太監多人。

因為他的成就,崇禎十三年,被教會任為北京傳教區區長。還因為湯若望精通數理天文學,所以被崇禎帝任命為欽天監官員,譯著歷書,推步天文,制作儀器等。

借這個機會,他發展了禦馬監太監龐天壽等教徒,還推薦了多員傳教士入監供職。此時他身旁聚了多位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個個穿著大明官服。

湯若望等傳教士,很早就對王鬥暗中關注,特別王鬥封伯封侯後,湯若望等人更重點關切,靖邊軍出戰遼東,還有班師回朝後,他們也專門去暗中看過。

事後,湯若望對身邊人嘆道:“多麽精銳的小夥子,絲毫不會差過我們歐羅巴的士兵們,大明的未來在於他們。神父們,務必使這個大明的軍閥投入主的懷抱。”

但讓湯若望等人失望的是,王鬥對他們一直不鹹不淡,甚至不許可傳教士進入他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