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2/4頁)

而在閣內,眾多太監聚著,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的率領下,正在緊張的計算著。

他們身前,一張張條形案桌擺著,上面放著一副副算盤,盡是戶部使用的那種黑長大盤算。這些大算盤極長,每一副可能達到五、六米,計數單位,也非常的廣大。

從上面標的數字就可以看出,從個、十、百、千、萬甚至一直往後標,億、兆、京、垓、秭都有在內,有的更是標到穰、溝、潤、正、載等極限數字。

當然,實際的運算,能到億與兆就不錯了。

此時眾多太監與盤算一字排開,嘩嘩嘩的拔著算子,極為壯觀。

而這些大算盤,也是幾人共用一副,增強算力。

還有些太監在黑板上寫寫算算,宣府鎮的黑板與粉筆也傳入京中了,確實在草寫計算上比較方便。

對宣府鎮的吏員考試,崇禎帝豈又能不關心?報紙到後,他逐步逐題的研究,王鬥前方策論命題其實頗得他心,因為讓他想起了近期京師諸事。

陳新甲提議在京師大練新軍,崇禎帝是非常贊同的,只是練軍需有糧餉,諸臣無計,內閣首輔周延儒提議讓富戶百官蠲助,而且還設黃綾冊薄。

周延儒設想很完美,此朝廷危困關頭,想必京師士紳百官富戶皆會慷慨解囊,以度國家燃眉之急,然而,實際呢?

眾官相互推諉,誰也不願意捐助,最後還是在皇帝暗示下,內閣首輔周延儒帶頭捐了一萬兩銀子,然後內閣大臣你一萬我五千的捐銀,下到百官,就是你一千我五百兩了,最後得到的數字,也是杯水車薪。

皇帝大為不滿,然後百官言勛戚富有,可令他們助餉,特別戚臣嘉定伯周奎剛進為侯,人言周奎富足,作為戚臣,也應該首倡帶頭。崇禎帝認為有禮,周奎等怎麽說也是親戚,他本人更是自己親家嶽父,定會幫自己這個忙。

於是他派遣太監徐高去宣詔求助:“休戚相關,務協力設處,以備緩急。”

周奎卻道:“老臣安得多金?”

徐高泣諭再叁,周奎不得已,最後捐了一萬兩,然後各勛戚你一萬我五千,各大太監你一萬我五千,京中富戶喧沸無奈,一樣掏腰包,整得整個京城沸沸揚揚,最後才得銀三十萬兩,離新軍首期投入都相差甚遠,又如何開練?

還因為如此,周延儒飽受彈劾。

又有洪承疇奉命整頓京師,雖然手段溫和老辣,步步為營,但總有利益受損者不滿,彈劾風暴將起,洪承疇會否步李邦華後塵,極為難說。

還有,曹變蛟、王廷臣於閏月初回到駐地,差點發動兵亂,卻是他們久離己鎮,又麾下大量傷亡,附近官紳趁機吞占新軍田畝熟地。曹變蛟大怒,斬殺了一大批吞占田地的鄉紳們,使得群情鼎沸。

攻伐曹、王二人的奏疏又如雲而來,更有陰冷低語傳揚:“新軍,實為大明之禍害,就知道與民爭利……”

雖然攻伐奏疏崇禎帝盡數留中不發,但一樣心力交瘁,他有心讓二人在玉田等地繼續編練新軍,然無錢無糧,只得作罷。最後,還是決定應曹變蛟、王廷臣之請,將二人調到遼東去,守護義州等地。

種種事情,讓崇禎帝焦頭爛額,特別手中無錢,讓他苦惱無比,只是大明真的沒錢嗎?捏著手中的宣府時報,皇帝不以為然,也更深的覺得,宣府鎮這次策論命題出得好。

只是,這事只得心中想想罷了,大明科舉成熟無比,幾百年來士子皆依此考試。鬥然改變,只會使局勢亂上加亂,新軍之事,已經令人頭痛無比了,崇禎帝不想再增加煩心事。

不過對當中的“王氏算題”,皇帝還是非常好奇的,聽人說這道題非常難,京中百官學子私下都有計算,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解出。

崇禎帝就不相信了,自己擁有億兆臣民,人才無數,會連區區一個邊鎮軍閥的算術命題都解不出來,他讓王德化找來宮中精通算術的太監,決定把這道題解出來。

然而半天了,眾人還是沒有停止運算的痕跡,暴雨似的珠算聲仍然響個不停。

崇禎帝皺了皺眉頭,又踱回案前,翻了翻桌上的皇明時報。比起宣府時報,皇明時報便若邸報的翻版,比較枯燥無味,自願購買的人少,所以發行後,便是各部各戶攤派,從百官的頭上扣一份報紙月錢。

又批了一會奏折,閣中還是珠算聲音不止,崇禎帝不耐煩起來,區區一道算術題,這麽多人還算不出來?

“怎麽樣,還沒有結果嗎?”

皇帝眉頭皺得更深,他不耐煩同時反更加好奇,這道“王氏算題”真這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