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新附軍(第3/3頁)

此次出征,他們繳了一部分牛羊雞鴨給後勤司作為軍糧,各部兵丁,還帶了一些奶酪、硬肉,幹糧等物,不過他們糧草供應,很大部分,還是由靖邊軍統一供給。

畢竟這些蒙古部落攜帶糧食作戰,有若古時的日本武士,還有中世紀歐洲騎士一樣,弊端明顯,攜帶的食物五花八門,有好有差不說,多寡也不相同。

打仗一段時間後,有的部落還有一月補給,有的只余五、六天了。

這顯然不利戰事,統一供給是用必要的。

他們在玄武軍左向紮營,由於自帶帳篷,每人有一頂小帳篷,款式五花八門。

韓朝很仔細看了他們營地,他觀史書,蒙元時期,蒙古軍隊的營地是很警密的,必擇高地不說,主將駐帳,還必向東南,置有邏騎,帳之左右,各營有序,哨騎四布,防務周全。

此外營地還有各類秘匿手段,往往日落之前,位於一地,日沒之後,又入另一宿營地,還有偽工事、偽露營、偽燈火等等辦法,所以鼎盛時期的蒙古軍,劫營偷襲等等,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些優點,顯然各地蒙古人慢慢忘了,剛紮下的營地,有若難民與流民集中營,東一處西一處,還是曾就義喝呼咆哮,才各部前後左右的圍繞他的帳篷就位。

當然,就算如此,此戰這些蒙古人作用還是很大的,他們熟知草原情形,裝備也不錯,每人至少一馬,或是二、三馬。

他們紮營後,後勤司也供應了他們熱水,豬羊肉食等物,這些蒙古人前來盡數騎馬,也沒有洗腳的習慣,對熱水泡腳不以為然,不過對供應熱茶表示歡迎,草原上的遊牧民,都是一日不喝茶不行。

還有大桶油旺旺的紅燒肉,米飯,蛋湯,蔬菜等擡來後,則是人人歡呼雀躍了。

就象中原的農民種田,種來的糧食,不一定自己吃一樣,草原牧民的生活,不是想象的那樣舒服,雖然養著牛羊,也不代表他們可以經常吃到肉。

事實上,他們的生活,非常的忙碌、艱苦,整天就是放牧、擠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氈,還要收集畜糞作為燃料,到了秋季,還要割牧草儲草過冬。

除此外,還要狩獵、采集,甚至從事農作等,忙忙碌碌,卻很難吃飽肚子,一遇黑災與白災,更是難度災日。

所以經常要用牛羊皮氈等,向中原百姓,交換糧食,諸如布匹,茶葉,鹽巴,鐵鍋等生活物資,也是他們缺乏不了的,當然,以他們習慣,能搶就搶,只是搶不到……

很多窮牧民,便經常靠打獺子過冬,只是獺肉吃多了,容易染上鼠疫,十四世紀的時候,歐洲鼠疫大流行,被稱為“黑死病”,猖獗數個世紀,奪去近三千萬人生命,便是蒙古軍隊帶去的,獺子吃多的結果。

所以,很多中原百姓,向往塞外生活,不過草原上的遊牧民,卻又往往羨慕定居的漢民。

對駐牧灤河邊的新附蒙古人來說,遊牧生涯,並不美妙,一般兩周就要搬家,免得過分踐踏附近的草皮,顛沛流離,居無定所。

而且,廣大的草原,要養活眾多牛羊並不容易,一般而言,在一些較貧瘠的地方,要二十畝草地,才能養一只羊,至少要三、四百頭羊,才能供養一個五口之家,因此一個牧民家庭,至少需要六千到八千畝草地。

所以說,遊牧的生產力,非常非常的低下,遠低於農業生產,各部的頭人,現在都嘗到了定點養牛羊,特別是養雞養鴨的甜頭,雖也有弊端,不過比遊牧放養牛羊好多了。

他們已經不願意脫離現在的生活方式,也不可能離開靖邊軍的勢力範圍。

若是離開,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不說,他們的雞鴨賣給誰?附近的遊牧部落嗎?

而要過現在的生活,就無法拒絕王鬥的命令,只有出兵,證明自己的忠誠後,才能成為夷籍,真正賞下土地草場,過定居的生活,否則,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就被驅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