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大軍出塞(下)

二十一日議事後,靖邊軍進入最後的出征準備,各樣物資源源不斷匯集。

其中,韓朝的玄武軍,出征的三個營,孫三傑的輜重營,有西線運糧的,又有鐘顯才的白虎軍,有出塞的兩個營,軍中火銃兵,盡數更換了自生火銃。

靖邊軍的軍工生產能力雖強,但燧發槍的制造,會比火繩槍復雜些。

特別那塊蓄能銅片,技術含量不小,所以目前王鬥的靖邊軍,沒有能盡數裝備燧發槍,依後勤司的估計,全軍裝備自生火銃,需要等到明年初。

所以優先的,上面幾只部隊,先行全營裝備了燧發槍。

各類公文往來,王鬥頻頻與王樸溝通,與大同巡撫溝通,與嶽父紀世維溝通,與朱之馮,杜勛等人溝通,讓他們,也想方設法出一部分糧草。

靖邊軍出戰,是為了宣大三鎮百姓福祗著想,一掃胡塵之後,再沒有韃虜入寇威脅,百姓可以安心生活,自然也需人人出力,更鼓勵富戶捐糧捐物。

回報的,他們可以得到功勛值,還有各類級別的善人、各界賢達、擁軍模範等稱號,不但有名,也有實際的利處在內。

便如鄭經綸與賴滿成,因為屬於甲等擁軍模範,不但被許可佩劍,還被獎勵功勛,兌換了土地後,賴滿成竟發現了金礦,可謂轟傳四野啊。

不但如此,他們還可以時常親近永寧侯爺,共進個午餐、晚餐什麽的,各類緊俏賺錢行業,也可以優先參與。

往日裏,東路或宣府鎮各界,要提高幕府的親近度,一般是向,慈母謝秀娘管理的善人堂捐錢捐物。

這善人堂的宗旨,撫慰鰥寡孤獨篤疾,經常看望鰥寡老人,孤兒營孩子,看望各收容所的流民,或是去各個屯堡學堂看望學童,午餐時,給他們發個雞蛋什麽的。

往日裏,大明此類的功能,便是設立預備倉,以備饑荒所用,平時米糧等,也是靠民間捐助,還有專門褒獎條文,如民間納谷者,或獎敕他們為義民,可以見官不拜,或給於冠帶散官,或充為吏員等等。

只是到了明末,哪還有人捐助?各城預備倉空空如也,粥鋪,也越來越少人開了。

幕府設立的孤兒營、收容所等,很大部分經費,也來源於善人堂的捐助,所以謝秀娘在東路,現在的宣府鎮,通常是以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形象出現,比起王鬥的評價兩極分化,倒是一片倒的贊譽。

便是敵對陣營,表面上也不敢多說,惟恐出門,被人指著鼻子罵。

因為錢糧是捐給善人堂,各捐贈者也沒有邀買人心的恐懼嫌疑,又可獲得各類理想稱號,有名又有利,何樂而不為?

很多人到達宣府後感慨,宣鎮行善者眾,頗有聖賢古風。

當然,待遇最厚者,是靖邊軍出戰時,捐贈軍糧等物,可以擁有各等擁軍模範稱號,還可獲得功勛。

不過此等機會不多,還需要糧米一百石起捐,只是相比未來收獲的,精明的捐贈們,這筆賬還是算得出的,所以,以三晉商行為首,各商賈富戶,踴躍捐款捐物。

與此同時,幕府新聞司,與名下的宣鎮時報,也更為緊密的宣傳起來。

“……宣德起,北虜相繼入寇掠邊,邊民慘烈,飽受荼毒,肝腦塗地,父子夫妻不能相保……”

“……嘉靖二年三月乙巳,虜大舉,二萬騎寇大同。”

“嘉靖七年十月辛醜,虜五萬騎,由大白陽邊寇宣府……”

“嘉靖二十年正月乙未,虜三萬騎,由大同平虜入井坪,攻蓮花峪……八月甲子,俺答七、八萬騎,入犯山西石嶺關、太原、平定、壽陽、孟縣、真定、紫荊、井陘。”

“……嘉靖二十四年閏正月己醜,虜數萬騎,寇大同前衛,九月丙戌,數萬騎犯大同中路……”

“嘉靖三十一年正月初四日,俺答先向貢馬四十匹,易馬四百匹,至夜竟率眾奪回所易馬匹,進犯大同,大肆搶劫人畜財物……二月初九日,再次入寇大同,劫掠大用、威虜諸堡……”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乙亥,虜十余萬騎,再分道入掠大同平虜衛等處……隆慶元年九月乙卯,俺答北虜,數萬騎入寇大同井坪,山西偏頭關、老營堡、驢皮窖諸處……”

“……此侵掠種種,天地神人所共憤,永寧侯麾下之靖邊軍,義無反顧,當集兵弭群兇事,杜絕諸夷,以靖邊疆!”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孤兒營孩童在各城各堡的合唱,直入人的心靈,讓人內心震顫。

宣府鎮各處,特別是東路各城街道,出現很多舞劍高歌者,淩雲社溫景和、鐘鼎等,泣淚寫下血書,一群群少年,仗劍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