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大軍出塞(中)(第2/3頁)

參謀司提出的方略,也是可行的,不料勝,先料敗,種種措施,足讓征塞大軍,先立於不敗之地。

“參謀司本有意在大黑河邊,再立一寨,不過此地,北面是大青山,南面,同樣是連綿山地,植被多,草甸多,韃虜可藏於山中,密集騷擾,立寨不易!”

“當然,以後大軍若渡過大黑河,便可在離歸化城不遠的,舊日豐州地界,立一城寨!”

溫方亮繼續說道。

這些城寨的設立,參謀司意圖,除了保護糧道外,也有誘使韃虜攻擊,讓他們在寨下流盡鮮血的意思。

靖邊軍擴軍後,各軍乙等營基本上是新兵,雖往日在屯堡操練長久,進入軍營後,也集中操練,不過沒見血,就還是新兵,讓一部分人,感受一下戰爭氣氛也好,進行幾場低烈度戰事,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守寨戰,是最好的鍛煉方式,只恐韃虜不會上當。

而且此次出塞,在參謀司謀劃中,兵力是非常充足的。

目前來說,韓朝的玄武軍,一軍就有三營兵力,鐘顯才的白虎軍也是三營,不過高史銀與溫方亮的朱雀軍與青龍軍,目前還是二營。

中軍中,孫三傑的輜重營已經擴為二營,謝一科的尖哨營,也湊滿了千人,王鬥的護衛營,擴為千人,加上騎兵營有兩營,炮軍營一大營,又有忠義營與新附營,王鬥的總兵力,差不多有六萬人。

這也是他養兵最大能力限額,多了就不行了。

參謀司的計劃,攻打歸化城西線之戰,出動靖邊軍一軍便可,有隨之蒙古新附軍一營,內約三千騎,還有炮軍營一部分,內有紅夷大炮四十門。

攻打一個歸化城,就算加上沿途城寨設防,四十門紅夷大炮足夠了,而草原上,除非雙方決戰,否則火炮作用不大。

此為靖邊軍兵力,此外還有大同軍隨同,王樸已經與王鬥溝通過,他會派遣六千大軍出戰,雙方在集寧海子匯合。

東線,自然還需一個軍,此外靖邊軍還余三個軍,可以從容安排布置,當然,各線派遣何人出戰,這需要主帥王鬥決定。

看了沙盤良久,一切都清楚了,眾人下意識站直身體。

此種議事,也清楚明白,讓各軍大將,有個全盤的感覺,也盡量得到大局觀的鍛煉。

不象明軍有些軍伍,故弄玄虛,主帥主將謀劃後,只管吩咐下去,很多人,只能知道自己該當如何,別的就模糊不清,感覺整場仗,稀裏糊塗的,這也是靖邊軍優勝的地方。

王鬥沉吟良久,最終還是命令道:“此次大軍出征,西線之歸化城戰事,以玄武軍韓上都尉負責,新附軍隨行,軍中之乙等營,盡可以駐守沿途城寨,防衛糧道。”

韓朝眼中閃過喜色,抱拳大聲道:“末將領命!”

“東線,以鐘上都尉負責,你之白虎軍,可留一營乙等軍在東路,余者,聚於新永寧城等處,防範東虜。”

鐘素素也大聲喝令,深感肩上責任重大。

王鬥對鐘素素點了點頭,濟爾哈朗等人雖然意圖不明,不過王鬥並不擔憂東線。

滿套兒等地山地縱橫,並不利於騎兵活動,很多屯堡,也卡在交通要道上,濟爾哈朗等人要攻入內地,只有一一拔除,硬對硬攻打各處城寨屯堡,怕要碰個頭破血流。

靖邊軍的城堡,可不比大明別處城堡,濟爾哈朗與杜度,都是老而彌辣的人物,不會看不到這點。

況且,以自己騎兵的速度,前往援救,並不需要很長時間,若他們正在攻打城池,靖邊軍大軍,從後方奔來,背後側後一擊,甚至抄了後路輜重,那就萬事休也。

“高上都尉,還有溫上都尉,各留一營乙等軍在鎮城,余下二軍之羽騎兵,忠義營,還有中軍騎兵營,炮軍營一部,盡隨本將聚在沙城,伺機而動。”

“中軍孫上都尉之輜重營,負責運送各處大軍糧草,尖哨營,各處哨探!”

眾將皆是大聲領命,又各個興奮起來,終於方略定了,各人職事定了,要打仗了。

溫方亮心下略有遺憾,自己一營兵馬放置鎮城,此戰得不到鍛煉啊,高史銀也羨慕地看了韓朝一眼,裂了裂嘴。

二人身後各營將,特別乙等營的主將,也是瞬時間哭喪了臉。

此次,轟轟烈烈的出塞征戰,輪不到他們了,倒黴啊,只是,靖邊軍軍紀森嚴,特別王鬥一言九鼎,決定下來的事,容不得推翻,只得等待下次機會了。

征塞之事,大體方略便是如此了。

眾人議事時,參謀司的幾個書記官,一直在旁記錄,他們遞交上後,參謀司會再加以細化,完善,最後王鬥蓋印簽名,以公文的形式,下達各軍,一場戰役的謀劃,最終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