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三國人物介紹--吳(第4/27頁)

歷史評價:

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③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物之呂蒙

字:子明

時間:178——219(壽42)

籍貫: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

官職:左護軍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候

家庭成員:子:呂霸

人物傳記:

三國時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禦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勛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

歷史評價:

魯肅: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①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②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陳壽: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人物之張昭

字:子布

時間:156——236(壽81)

籍貫:徐州彭城郡(今江蘇徐州)

容貌:矜嚴,有威風

官職:輔吳將軍

謚號:文侯

家庭成員:子:張承,張休

人物傳記:

張昭少時好學,博覽群書。二十歲時拒絕應試孝廉而與名士王朗等人討論時事,深受陳琳賞識。東漢末年張昭避亂揚州。孫策舉事時,張昭出任長史、撫軍中郎將。孫策器重張昭,有關文武之事均由張昭辦理。

孫策死時將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則盡力輔佐孫權,迅速穩定了民心士氣。張昭敢於直言諫議,曾因違背孫權意願而一度不讓他朝見。孫權稱帝之後,張昭因年老多病而辭官,著有《春秋左氏傳》和《論語注》。

嘉禾四年,張昭去世。孫權素服吊唁。

歷史評價:

陳壽:①張昭受遺輔佐,功勛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②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

孫權:①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②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③使張公在坐,彼(蜀臣)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④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江表傳》:昭忠謇亮直,有大臣節。

裴松之:臣松之以為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揚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運初遘,塗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弼,以成其業,上籓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若使昭議獲從,則六合為一,豈有兵連禍結,遂為戰國之弊哉!雖無功於孫氏,有大當於天下矣。昔竇融歸漢,與國升降;張魯降魏,賞延於世。況權舉全吳,望風順服,寵靈之厚,其可測量哉!然則昭為人謀,豈不忠且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