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三國人物介紹--吳(第2/27頁)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人物之孫權

字:仲謀

時間:181——252(壽72)

容貌: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籍貫:同孫堅

官職:皇帝

謚號:大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堅,兄:孫策,子:孫和、孫亮、孫登等,妻:謝、許、步、王、潘

人物傳記: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台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歷史評價: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裴松之:①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為兆亂。②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衤復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為無道。

孫盛:①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②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雖令德無聞,仁澤(內)著,而能屈強荊吳,僭擬年歲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遠者,是以先王建德義之基,恢信順之宇,制經略之綱,明貴賤之序,易簡而其親可久,體全而其功可大,豈委璅近務,邀利於當年哉?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其是之謂乎!

趙咨: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周瑜: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裏,兵精足用,英雄樂業。

《江表傳》: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

劉琬: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陸機: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睿達,懿度深遠矣。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面而自讬,士燮蒙險而效命。高張公之德而省遊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淩統之孤,登壇慷慨歸魯肅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忠臣競盡其謀,志士鹹得肆力,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區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

魯肅:將軍神武命世。

張遼: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

人物之孫亮

字:子明

籍貫:同孫堅

官職: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權

人物傳記:

孫權的第七子,吳國的第二代皇帝。他是個聰明的皇帝,看到孫縱專權,圖謀殺之,但最終失敗。帝位被廢,淪為會稽王。

歷史評價:

陳壽: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

人物之孫休

字:子烈

時間:235——364(壽30)

籍貫:同孫堅

官職:皇帝

謚號:景皇帝

家庭成員:父:孫權

人物簡介:

東吳第三代皇帝。大將軍孫綝廢掉皇帝孫亮後擁立他為皇帝。即位後,與丁奉一起誅殺了孫綝。

歷史評價:

李衡妻:瑯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

陳壽: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又使既廢之亮不得其死,友於之義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