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三國人物介紹--吳(第5/27頁)

王朗:張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

習鑿齒:張昭於是乎不臣矣!夫臣人者,三諫不從則奉身而退,身苟不絕,何忿懟之有?且秦穆違諫,卒霸西戎,晉文暫怒,終成大業。遺誓以悔過見錄,狐偃無怨絕之辭,君臣道泰,上下俱榮。今權悔往之非而求昭,後益回慮降心,不遠而復,是其善也。昭為人臣,不度權得道,匡其後失,夙夜匪懈,以延來譽,乃追忿不用,歸罪於君,閉戶拒命,坐待焚滅,豈不悖哉!

人物之顧雍

字:元嘆

時間:168——243(壽76)

官職:丞相

謚號:肅侯

家庭成員:子:顧邵、顧裕、顧濟

人物簡介:

弱冠為合肥長,後歷任數縣,所在多有治績。孫權掌權後,任命他為會稽郡丞,行太守事,後不斷升遷,成為吳國第二任丞相。顧雍為人嚴肅,不飲酒,少言語,自孫權上下對其多有忌憚。顧雍為相十九年,多進良言,有功於吳,後病逝,孫權親自臨吊。

歷史評價:

孫權: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湣之。

陳壽: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

人物之諸葛瑾

字:子瑜

時間:174——241(壽68)

籍貫:徐州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

容貌: 面長似驢

官職:大將軍

家庭成員:弟:諸葛亮、諸葛均,子:諸葛恪、諸葛融

歷史年表:

[200年] 諸葛瑾漢末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在曲阿向諸葛瑾請教問題,大驚其才,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後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215年] 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沒談私事。

[219年] 跟從呂蒙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222年]

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做書曰:“陛下老遠來至白帝,就是因為吳王侵取荊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肯講和,此小人之心。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計可立決,不復咨之於諸將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同年

升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諸葛瑾以大兵為之救援。瑾性緩,推道理,無破敵之術,兵久不解。轉年春天,河水化開,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雖無大功,也用保全師順利入境為功。

同年 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241年] 諸葛瑾去世 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歷史評價:

陳壽:①諸葛瑾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②瑾為人有容貌思度,於時服其弘雅。

孫權:①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②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貫神明。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並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定之分。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知卿意至,輒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吳錄》: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權以此望之。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雖無大勛,亦以全師保境為功。

虞翻: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

《吳書》:謹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

人物之步騭

字:子山

時間:177——277(壽71)

籍貫:徐州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

官職:丞相

家庭成員:子:步協

人物傳記:

少貧孤避難江東,晝勤四體,夜誦經傳。權為討虜,召騭為主記,後徙交州刺史、拜征南中郎。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外附內違。騭誘斬之,威聲大震。士燮供命,南土始平。納雍闿加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又奔長沙。討益陽,屯漚口。權稱尊號,拜驃騎將軍,督西陵,代陸遜撫荊冀戍,勵太子拔能人為賢。騭上疏論親賢遠佞斬呂壹,權悟而斬之,赤烏九年為丞相,亦猶誨門生,手不釋卷,十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