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管天管地:從穿衣戴帽到婦女發型(第3/5頁)

  凡入午門,勿相跑拜、拱揖。入朝官坐立,毋越其等,毋談笑喧嘩,指畫窺望;行則容止端莊,步武相連;立則拱手正身,毋輒穿越。

  就是說,官員們進了午門之後,就不許亂走亂跑亂動,四處窺視,相互之間也不許行禮寒喧,甚至不許指指點點。要走路,就要一個接一個整整齊齊地走,要站著,就要立正拱手而立。

  那麽,在皇帝面前,又應該怎麽樣呢:

  凡近侍禦前,勿咳嗽、吐唾……如賜坐即坐,不許推讓;既坐之後,或被顧問,最先一次起立,奏對畢即坐,若復有所問不必更起;同列侍坐或被顧問,一人奏對,余皆靜聽,毋攙言剿說;如各有所見,侯其人言畢,方許前陳;凡諸儒官於禦前奏事或進呈文字,恐有口氣,體氣,須退立二三步,毋輒進禦案。

  就是說,在皇帝面前,不許咳嗽,也不許隨地吐痰(看來洪武三年以前大明君臣有可能一邊聊天一邊隨地吐痰)。皇帝賜你坐你就坐,不許假裝客氣。皇帝問你話,第一次你要站起來回答,答完了坐下。第二次再問你,就不用站起來了。說話要一個一個說,一個說完了,那個再說,不許胡亂插話。見皇帝前要漱好口,洗好澡,站得離皇帝不能太近,怕的是有口臭或者體臭薰著皇帝……這是禦前召對,如果跟著皇帝在宮內走路,還有規定:

  凡大小官員隨上位行丹墀,身常朝北,不許南向,或左右環轉隨侍。

  也就是說,跟皇帝走路,身子要朝北,不許朝南。因為“面南”是天子的特權。你要是往南走,就得倒退著走。要是往東西兩側走,就要學螃蟹橫行。

  除了君臣之禮繁復龐雜外,官員相見,禮儀也相當繁雜,因為每一級別官員之間的禮儀都有區別:

  “凡揖拜、序立、行走、回避”,都“禁然各有儀節,凡公、侯、駙馬相見,各行兩拜禮。一品官見公、侯、駙馬,一品官居右,行兩拜禮,公、侯、駙馬居左答禮。二品見一品,亦如之。三品以下仿此。若三品見一品,四品見二品,行兩拜禮。一品、二品答受從宜,余品仿此。如有親戚尊卑之分,從行私禮。”

  也就是說,公、侯、駙馬見面,相互兩拜。一品大官見了公、侯、駙馬,要站在右邊先兩拜。公、侯、駙馬站在左邊答禮。以此類推。

  洪武三十年,經過反復推敲,朱元璋又對上述規定進行了微調。他規定官員相見,如果官階相差在二等以內,則大官站東邊,小官站西邊,相互行禮。如果官階差超過二等,則小官在下,大官在上。品級超過四等,則小官拜見,大官坐受。

  甚至對行禮的姿勢,也有詳細規定:“其揖禮,凡下見上躬身舉手齊眼為敬,上官隨坐隨立無答;其次,下官舉手齊口,上官舉手齊心答之。”

  也就是說,小官見大官,如果品級差別大,小官要鞠躬,同時將手舉到眼睛高度,大官不用回禮。如果品級差不多,小官把手舉到嘴的位置,大官舉到心臟位置。

  至於官民之間,當然禮儀禁嚴。百姓見官,跪在何處,如何磕頭,都有明確要求。而且一日為官,終生為民父母,與百姓必須永遠保持區別。官員退休回老家,老百姓對他們必須與對在職官員一樣行禮。退休官員到誰家吃飯,要為他們另設專席,不許坐在普通百姓的下位。

  自今內外官致仕還鄉者……惟於宗族序尊卑如家人禮,於其外祖及妻家亦序尊卑。若筵宴則設別席,不許坐於無官者之下。

  對於老百姓相互之間如何行禮,當然也有詳細規定:洪武四年,詔定官民揖拜禮。

  民間拜禮,子孫、弟侄、甥婿見尊長,生徒見師範,婢仆見本使,行頓首四拜禮;其余長幼親戚,各以序行頓首再拜禮。平交,行控首再拜禮。揖禮則長幼隨宜行之。

  也就是說,老百姓之間,晚輩見長輩,學生見老師,仆人見主人,要行頓首四拜禮。同輩朋友之間,行控首再拜禮。

  對於老百姓家庭之內的禮儀,規定得更為詳盡:

  凡子孫之於祖父母每旦必詣前肅揖;若遠出隔旬日而見及節序慶賀,皆四拜。余尊長亦然。若尊長疏遠者行肅揖禮,遠出隔旬日而見及節序慶賀止行兩拜禮。凡民間平交者亦如之。其不如儀者,以違制論。

  也就是說,孫子們每天早上都要到祖父母前請安行肅揖禮。如果因出門等原因隔十天沒見著面,或者節日,都要給祖父母四拜。其他尊長,比如叔公,也要這樣。如果是遠房叔公,那麽兩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