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問鼎天下:戰場練就頂級男子漢(第5/7頁)

  在河南基本平定後,朱元璋又命馮勝西取陜西,與徐達夾擊脫因帖木兒殘部。山東、河南、陜西都納入朱元璋版圖,攻克大都,就沒有任何意外了。

  正是按照朱元璋的這一戰略,北伐一步一步,逐漸消耗了元軍力量,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從出師北伐到克元大都僅僅用了十個月的時間。

朱元璋為什麽屠殺功臣

  戰爭是如此有力的一只重錘,它對人的心態、性格、思維方式的改變是不可逆轉的。

  來到郭子興軍前的朱元璋已經是一塊好鐵。上天在不經意間,安排給了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孩子一個出色的大腦。而從小經歷的艱難困苦,挫折打擊,給了朱元璋健壯的身軀的同時,也給了他一顆冷酷的心,給了他高度的自制力。

  當然,即使擁有了這些品質,朱元璋也不過是一塊不錯的鐵坯罷了。是戰場成就了最終的朱元璋,那個絕對冷酷、精明、狡猾、強大的朱元璋。

  戰場是煉就男子漢的地方。古今中外,頂級的男子漢都是在戰場上煉就的,因為只有戰場,才能提供煉成他們所必須的高溫和高壓。

  戰爭要求軍人具備的第一條素質就是“不動心”,保持絕對的理性。

  戰場是什麽樣的地方?是一個非常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在戰爭中,軍人承受著常人在常態生活中體會不到的巨大的壓力。危機重重,千鈞一發,生死攸關,在鮮血、屍體、烽煙、呐喊中,一個人很容易失去理智。然而,戰場又是一個不能犯錯誤的地方,或者是每一個錯誤都得付出慘重代價的地方。

  古今中外,許多軍事大師都反復強調理性的重要性。老子說:“善戰者不怒。”孫子則明確提出:“君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大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怒氣過後,人可以平靜下來,但因此而亡掉的國家不可以復存,因此而死去的戰士不可以復生。”曹操也說過同樣的話:“不得以己之喜怒而用兵也。”

  戰場上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這就要求軍人的思維絕對不能受情緒的幹擾,在最復雜的狀況中冷靜地選擇最合理的策略。戰場把朱元璋原本就溫度相當低的心煉到了零度狀態。一個偉大的統帥要能對戰士們的鮮血和呻吟無動於衷,要能夠把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當成自己賭博場上的籌碼,要能夠把自己最親近的人親自送到死亡之地,要能夠殺死心中的同情、憐憫、恐懼,要能夠做到無情無欲無我。這樣,他才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人的死亡和力量的消耗。

  戰爭把朱元璋那本來已經十分精明的頭腦鍛煉得更加精確。

  在戰爭中,一個統帥所需要考慮的變數太多了。天氣、地理、敵情、我情、後勤……戰爭需要一個人的思維迅速、周密、嚴謹,把每一個微小的因素都得考慮進來,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戰爭需要軍人把自己的大腦變成一架超高性能的計算機,在戰場的廝殺呐喊中能進行高速精確的計算。

  戰爭把朱元璋本來就已經謹小慎微的個性修正得更加嚴謹。在戰場上,他變成了一只極具耐性的狼,不把敵人拖得筋疲力盡,不到有九成把握的時候,決不貿然出擊。在巨大壓力的壓迫下他能寂然不動,長久地忍耐,一旦機會來臨,則“動如雷霆”,一舉摧垮敵人。

  在一次次的危機、逃亡、死亡、絕境中,這塊鐵中的雜質被命運的重錘一點點砸出去。在十余年軍旅生涯過去之後,朱元璋終於百煉成鋼,成了一塊品質極佳的鋼。他練成了一顆超人之心,鐵一樣堅硬、冰一樣冷酷、水一樣沉著、弓弦一樣柔韌。這顆心只受利益支配,而絕不會被感情軟化。這顆心能承擔任何巨大的壓力,能冷靜面對任何艱難的挑戰,能指揮他的手和嘴,發布任何別人所不敢發布的殘酷、野蠻和不義的命令。是戰場,把朱元璋從一個七情六欲的血肉之人變成了一架機器,安裝了高性能芯片的鋼鐵機器。

  大明王朝開國帝王後來在治國中表現出來的鐵腕、周密和殘酷,都是由這顆心所決定。大明帝國開國後的種種重大舉措,與朱元璋長期形成的戰爭型思維方式有極大關系。

  軍事思維是在惡性競爭中形成的思維方式。如學者吳興明所言:軍事謀略的出發點是“在人生在世的多重關系中它取定人人關系,在人人之間的諸多關系中它取定利害關系,在利害關系的協同與爭鬥的雙向關系中它又進而只取定爭鬥關系”,所謂“與人鬥,其樂無窮”,就是軍事思維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