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割據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寶

異常順利的帝王之路

  二十五歲以前,朱元璋一直沉淪於社會最底層,命運悲慘,一無所有。

  從二十五歲到二十八歲,朱元璋的命運曲線出現了一波迅猛的上升:

  二十五歲那年,他投身郭子興軍,當年,成為郭子興的幹女婿。二十六歲,因為招來徐達等七百名軍人,從普通親兵升為鎮撫,成為中級軍官。

  二十八歲,郭子興去世,他就成為郭軍的實際領袖。短短三年多,就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窮和尚上升為元末義軍“群雄”之一。

  從二十八歲到四十一歲這十三年,則是他正式走上帝王之路的十三年。

  這十三年雖然有過大驚大險,基本上也是節節上升,一路走高:

  二十九歲,他率軍攻下江南重鎮集慶(南京),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三十歲那年,他連續攻占了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徽州、池州、揚州等地,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三十一歲、三十二歲這兩年,他攻取了富庶的浙江東部,根據地擴展一倍。與陳友諒、張士誠並肩成為江南三巨頭。

  三十三、三十四歲這兩年,他兩次擊退陳友諒的進攻,並在三十四歲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

  三十五、三十六歲這兩年,朱元璋從守勢轉入攻勢,在鄱陽湖大戰中擊敗自己進軍帝位上的最大對手陳友諒。

  四十歲這年,經過三年征戰,他消滅了另一個勁敵張士誠,江南已經盡為他所有。

  四十一歲,他在應天(朱元璋於1356年將集慶改名為應天,即南京)稱帝。同年,徐達北伐成功,元帝北逃。

  回顧朱元璋從乞丐到帝王的道路,實在是太順利了。中國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布衣皇帝劉邦,在稱帝前經過了被項羽“發配”到四川、稱帝後諸將連續叛變等大起大落,沒有朱元璋順利。從社會最底層到社會最高點,朱元璋卻如同一支一路漲停的績優股,沒有什麽懸念。

  其實,論狡猾機變,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中不過中等偏上水平。那些遊民出身的起義領袖,哪一個不是世事洞明,人情達練。比起首鼠兩端,兇殘厚黑,朱元璋並不見得勝他們多遠。論起戰略戰術,朱元璋雖然勝人一籌,但也做不到步步高明。

  朱元璋之所以在諸雄中脫穎而出,決定性的因素在於他身上具有那些草莽群雄所沒有的另一些至關重要的品質。

元末明初第一影帝

  朱元璋帝業成功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善於征取人心。

  歷代農民起義者雖然據說是歷史中最先進因素的代表,但絕大部分人素質並不高。從各地義軍領袖的綽號我們就能看出一二:什麽“棒胡”、“韓法師”、“芝麻李”、“金花小姐”……他們一般都出身流氓無產者,之所以成為亂世英雄,是因為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勇敢和殘酷,文化素質低下、眼界狹窄、目光短淺卻是他們的通病。這些綠林英雄治下的眾多好漢們,起兵之初沒有完整計劃,起兵之後熱衷於“走府過縣”,燒殺搶掠。他們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劫富濟貧”,一心幫助階級兄弟。他們連階級兄弟也搶,甚至在大戶逃亡凈盡的時候,他們主要靠搶階級兄弟們為生。就拿郭子興的隊伍來說吧,“郭子興的隊伍原來紀律很差。剛起義時,他們占領濠州,‘哨掠四鄰’,往往不分青紅皂白,不僅剝奪地主富豪,也打劫一般平民的財產,有時甚至放火焚燒廬舍,弄得人家屋無根椽片瓦,墻無立堵可觀。‘不兩月。越境犯他邑,所過亦然’。攻占和州,仍未改舊習,‘破城橫暴’,隨意砍殺擄掠,搶劫婦女,鬧得百姓妻離子散,民心惶惶”(陳梧桐《洪武皇帝大傳》)。

  而朱元璋卻從不像那些好漢們那樣放任自己,今日狂歌痛飲,明朝棄屍馬前。他參加起義,不是出於一時的沖動,也不是出於對“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向往。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慎重選擇,他要的是安身立命,飛黃騰達。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那些看出五步之外棋局變化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這個後來被證明是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皇帝之一的人,此時對百姓擺出的卻是一副和善的面孔。他深知戰爭中人心的向背取決於軍隊的紀律。他對手下大將說:“我每次聽說你們攻下一城之後不亂殺人,就打心眼裏高興。林子裏有老鷹,別的鳥就不來了。你軍紀不好,百姓們就會逃跑。”所以,獨自帶兵不久,他就開始注意軍紀問題。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占和州之後,手下軍人照老例燒殺搶掠。朱元璋首次召集手下大小頭目,鄭重宣布:“城破之後兄弟們都搶了不少女人。我規定,以後只許搶沒結婚的少女,那些結了婚的,一律給我放回去!”(《皇朝本紀》)他召集全城的男人集合到州衙門前,把那些搶來的已婚婦人列隊送出,讓夫妻相認。全城百姓奔走相告,感激涕零,朱元璋成了和州人的大恩人,他的恩德被和州百姓久久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