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嶄露頭角:一念之差走上了造反道路(第6/9頁)

  朱元璋一路又大量招集那些被災荒趕得走投無路的農民,“不逾月而眾集,赤幟蔽野而盈崗”。大軍向南,一舉攻下了滁州,隊伍發展到了三萬人。

  就在朱元璋兵勢大張之際,郭子興卻陷入危局。原來兩虎終於難共一山,正像朱元璋所預測的那樣,彭大與趙均用火並,彭大被幹掉。郭子興落入老對頭的手裏,只因趙均用顧忌朱元璋在滁州的三萬兵力,才沒敢動手收拾郭子興。郭子興不安於位,請求趙均用放他去守滁州。朱元璋也派人花錢買通趙均用的左右,讓他們幫郭子興求情。趙均用居然恩準,郭子興逃出虎口,帶領自己的一萬人馬來到滁州,朱元璋交出兵權,重受郭子興節制。郭子興眼看自己兵勢大盛,隊伍旗幟鮮明,軍容整肅,不禁大喜。

厚黑手段與精明頭腦

  按理說,朱元璋現在是郭子興手下最大的功臣,理應加官晉爵,專心倚任:現在郭子興麾下四萬軍隊,四分之三是朱元璋手創。然而,傳統中國的人際關系就是這麽奇怪,朱元璋功勞越大,郭子興對他的感覺就越復雜。這個幹女婿的能量實在出乎他的意料。這個小部下當初只帶了二十四名親兵出來開辟根據地,他還曾經擔心是否會有去無回,讓他幹女兒守寡。做夢也想不到短短一年多,朱元璋就將三萬訓練有素的大軍拱手奉上。而他經營了這麽多年,才不過一萬多人馬。兩人能力高下,豈不一目了然?

  所謂功高震主,一支隊伍中只能有一個核心,一個權威,一個效忠對象。朱元璋功勞太大,太得軍心,郭子興坐享朱元璋的經營成果,心裏感覺不那麽踏實。所以他遲遲不給朱元璋晉升,反而還不斷找他的毛病。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郭天敘、郭天爵也同樣是心胸狹窄之輩,不想讓這個幹姐夫搶了自己的風頭,一有機會就風言風語地挑撥幾句。朱元璋的前部下中也有人看風頭不對,在郭子興面前挑撥離間,匯報朱元璋獨立帶兵時的種種過失。

  郭子興本來對朱元璋就不放心,再加上眾口鑠金,怎麽看朱元璋怎麽別扭,因此開始刻意打壓朱元璋。他先是把朱元璋身邊幾個親信的將校和幕僚全部調走,接著又剝奪了朱元璋的實際權力,“自是四方征討總兵之權”,朱元璋“皆不得與”,年紀輕輕就退居二線了。關系最惡化的時候,郭子興甚至因為一言不和,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讓他出門,全靠妻子馬氏幾次偷偷給他送吃的。有一次馬氏將剛剛烤熟的烙餅揣在懷裏給他送去,把胸口燙紅了一大塊。這塊疤痕,使得朱元璋後來對這個結發妻子終生保持尊重。

  雖然是自己手創的軍隊,但一旦交出兵權,朱元璋發現自己居然一無所有。朱元璋當然氣憤,當然郁悶,但以他對人情世故的通透,他一下子就看透郭子興的內心。雖然有自己練出的三萬士兵做後盾,朱元璋並不想和郭子興鬧翻。因為農民的宗法意識是根深蒂固的,他朱元璋再能幹,也是郭子興的女婿和部下。以下犯上,以小反大,不管他多麽有能力,也會立刻為千夫所指,人心喪盡。以他的資歷、年齡、地位,他還是必須得依靠郭子興。

  朱元璋知道怎麽贏回郭子興的信任。郭子興對他越過分,他就越加恭順謹慎。都說女婿是半子,他這個幹女婿卻把自己完全擺到孝子的位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朱元璋任打任罵,從不發一句怨言。你越是懷疑我,我越是對你忠心耿耿,你不讓我管事,我就老老實實在家裏替你管家。你讓我帶小隊出征,我就拼命打仗,一往無前。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郭子興一家上下都感覺對不住朱元璋。

  郭子興也感覺不用朱元璋,自己做事總不大順手。其他人出的主意,總不如朱元璋高明,判斷事情,總沒有朱元璋清楚。加上左右親信也開始為朱元璋說好話,幾個月後,他終於消除了對朱元璋的懷疑,重新加以任用。朱元璋再度成為郭子興手下最有發言權的將領,郭子興大事小情,多都以朱元璋的意見為轉移。

  以前屈居人下,現在卻成了四萬大軍的統帥,又連續擊退了元軍幾次進攻,郭子興志得意滿,動了稱王的念頭。當初他毀家起兵,孤注一擲,為的就是搏一個稱孤道寡。如今自立一方,何不過一把南面稱王的癮呢?部下聞聽他有此意,也紛紛贊同。

  只有朱元璋立馬提出反對意見:“滁州無險可守,非稱王之地,我們現在只有一個孤城加上周圍幾個鄉鎮。稱了王,只得了一個虛名,卻樹大招風,會引起朝廷的重視,勢必集重兵前來進攻,到那時後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