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氓生涯:開國帝王的必經之路(第5/5頁)

鴉片戰爭後,來到中國的西方觀察家們對那時中國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中國人在任何不合理的現象面前都選擇了忍耐。“這種忍耐力導致了在中國所看見的最悲慘的景象:富人的食物多得吃不完,很容易奪取,然而近處卻有成千的人默默地餓死了。對這種古怪現象,中國人已經習以為常。”外國人奇怪的是,災荒年月那些饑餓絕望的難民“卻不團結起來,向地方官員要求一些救助”。外國人反復地詢問這些災民,得到的回答是:“不敢。”(亞瑟·史密斯《中國人氣質》)

因此,指望這些被摘取了頭腦和爪牙的馴服動物在歷史上留下痕跡是不可能的。要讓他們重新長出牙齒和利爪,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砍斷他們身上的條條繩索,把他們放逐到正常社會之外,放逐到皇權、族權、三綱五常的教化之外,讓他們在風雨冰霜中重新披上鱗甲,恢復原始野性。而歷代無能的統治者正是在不斷地做這樣的事。他們的低能統治把大批農民逐出土地,只能靠流浪為生,就像朱元璋一樣。

  一旦披上麟甲,他們就注定會在歷史上獨領風騷。社會其他階層的頭腦和視野很容易被幾畝地幾本書牢牢控制。而江湖之人卻得天獨厚,他們經歷復雜,對社會各個層面人的心理都有所了解。長期混跡江湖,給了他們精明的頭腦,使他們更容易參透中國社會的秘密,更深入地掌握中國社會的潛規則。1959年,毛澤東談論劉邦的成功時說:“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由於在正常社會裏沒有身份和地位,遊民們沒有羞恥感這個障礙,做起事來不循常規,敢為常人所不敢為,善於腦筋急轉彎,敢於闖紅燈或者繞紅燈。項羽用劉邦的老父親脅迫劉邦投降,劉邦卻說:“你我曾經結拜,我父就是你父,如果你一定要煮殺你的父親,那麽望你也分一杯肉羹給我吧!”

  項羽無論如何想不到劉邦會給出這樣的回答,他自以為一定會起作用的威脅只好作廢。這就是流氓戰勝貴族的典型例子。

  長期的風霜給了他們一顆黑心,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強大意志力、野蠻性,這些在亂世中往往是決定性的力量。他們能殺人不眨眼,他們能壯士斷腕,以求全生。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們也許同樣精明,但是他們的稟賦柔弱,沒有摧鋒折刃的膽量,沒有厚臉皮和黑心腸,因此只能做這些綠林豪傑的助手和謀士,跟在他們身邊吃一點他們掉下來的殘渣剩飯。所以,歷代開國帝王雖然利用知識分子,但大都瞧不起知識分子。劉邦看到讀書人戴著端正的帽子,就叫人取下來,往裏撒尿。朱元璋和張獻忠殺起讀書人來如同草芥,把文官當成奴隸一樣挫辱折磨。

  有了頭腦、臉皮和黑心,他們已經初步具備在一個惡性競爭的社會裏成功的能力。再加上上天賜予的機會,他們當然會驚天動地,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