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 長河落日 二十七 末巡關東(第5/5頁)

第一條作為對天子的規範,指出了天子研習學問的必要。《貞觀政要》乃是大唐太宗時,將太宗與群臣論政及名臣行跡記錄在冊的書籍:《寬平遺誡》則是在寬平九年,宇多天皇讓位於年幼的醍醐天皇時,送給他的一些訓示,其中對公家儀式的意義、任官敘位之程序、分辨臣下賢愚諸法,及作為天皇應為之事和應知之藝,均有詳述,因此備受歷代天皇重視。《群書治要》乃是大唐太宗名臣魏征從眾多書典當中,選出可為為政之箍的君臣言行集為一冊。《禁秘抄》則是順德天皇為子孫留下的著作,內中記述了宮廷儀式及諸典章制度。

此法度合共十七條,詳細規定宮廷內的位次及任用諸法。其中第四條曰:“即便為五攝家出身,若為無能之輩,亦不當位列三公(內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及攝關(攝政、關白)其余比照此例。”

法度規定頗為嚴格,難怪恐世人認為,此乃臣下試圖約束天子的無禮法令。

但,經歷了漫長的亂世,宮廷早已禮崩樂壞,目下必須依照傳統進行整頓,因此,此法度的制定也可看作一種責任。如此思之,家康正是要把宮廷作為天下百姓的行為之範,法度也就有了非凡意義。

在天海看來,家康要請一位親王東下,正透露出他隱於法令背後的赤誠之心。

“那就多謝大師了。”

宗矩聽見家康長出了一口氣,接著便聽到二人一陣低低的笑聲。

“既然大人為皇統之事如此費心,老衲自無法拒絕。老衲也是生長於天子土地上的草木。”

“多謝。家康心頭又可卸下一副擔子了。”

“可是,大人說要建一座可堪稱關東比睿山的寺院,是否有個好處所?”

“這個,”家康立即答道,“聽說比睿山原本是為了鎮守王城,方建在了皇宮的鬼門方向。因此,江戶的關東比睿山,也應建於江戶城的鬼門方向,便是上野台地一帶,如何?”

“呵呵。”天海低聲笑了,他也有此想,“是啊,是個好處所。歸根結底,乃是關東的比睿山,可以叫東睿山……對對,還可加入年號,比如東睿山元和寺,因偃武而建。”天海說到這裏,突然壓低聲音,“大人是否想讓老衲暗中將此事告訴陸奧?”

宗矩心頭一驚,不由得想轉過頭去。

家康不答。但是,若令伊達政宗知,家康對皇統之事都已作出了這般細心的安排,政宗怕會放棄妄念。

“伊達的事情……”過了片刻,家康道,“還是先不讓他知這些為是。”

“老衲明白。何時需要,大人盡管吩咐。”天海爽快道,“還有上總介大人,他現就在武藏,大人何不順道去看看?”

宗矩再次凝神細聽。這怕是忠輝想通過天海向家康致歉。不僅是忠輝,現已被送回娘家的五郎八姬及忠輝的母親,均欲求天海斡旋。

家康不答。

忠輝到底有無打算一見家康?這對於宗矩,仍是不得而知。

半晌,家康方道:“這是我自家之事。我想在解決當前緊急諸事之後,再作考慮。我亦還有些不得不做的事。”

天海也輕松地轉開了話題,“也好。時辰不早了,我們用些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