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王道無敵 三十二 萬雷驚落(第6/6頁)

新教國英吉利使節謁見家康,兩國締結友好條約之後,政宗便親近舊教的比斯將軍和索德羅,甚至在城內的本城大廳張榜宣布傳教自由,甚為放肆。

正當此時,又有線人來報:“政宗下令讓索德羅與燒了寺廟的支倉常長等人,欲乘坐正在雄勝濱日夜趕工的大船,船成後去往歐羅巴,此事正在加緊準備中。其目的已與索德羅密議了若幹次,即欲引新教國占領日本,屠殺舊教教徒,不可不防……”

又右衛門震驚不已。他以為,伊達政宗必是看清了此次事件的前因後果,才決定出手,促使他下此決斷的,仍然是索德羅和比斯將軍對新教的怨恨。又右衛門並不認為政宗有多麽虔誠的信奉,只能推定,促使政宗下決斷的另外一個原因乃長安之死,或不如說是政宗看透了長安死後,將軍秀忠和上總介忠輝兄弟之間頗耐人尋味的“不和”。派閥之爭常常以“家族之亂”的形式出現,而且此時長安已然下葬,余波便湧向忠輝。若忠輝被一舉擊敗,不管事實如何,只能以二字判定:謀反。伊達政宗一方面擔心自己在無意之間,變成了千夫所指的謀反者之嶽父,一方面,他似已看清局勢,欲迅速上演一出大戲。若被扣上了“謀反”惡名,便極其被動。政宗深知其中玄機,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真正謀反,主動進攻。

此時正值英吉利使節從江戶去往三浦半島,又右衛門立刻離開駿府趕往江戶,秘密拜見秀忠。他發現,秀忠已然知悉一切。只是秀忠的看法與又右衛門大為不同。“陸奧守為了不讓自己因長安和上總介的事受到猜忌,便不斷討好於我。”秀忠似乎真心這樣想。他認為,索德羅也好,比斯將軍也罷,對日本來說,都是惹是生非之人,不過也不能隨隨便便把他們攆出去,故伊達政宗便想出一個絕妙好計,讓頗招人厭的南蠻傳教士們立刻乘坐新船離開日本。

秀忠還大發感嘆,政宗憑借非凡的謀略,在驅逐這幫傳教士離開日本的同時,亦搭載了一個希望。為了不讓那幫傳教士們看透自己的本意,政宗故意讓人毀壞了松島瑞嚴寺的佛像,又修建小教堂,裝成一副熱心的教徒模樣,甚至還委托支倉常長打探能否開辟直接和歐羅巴交易的途徑。秀忠認為,政宗的想法必是:若交易不成功,就不可讓那幫傳教士們回來了。

柳生宗矩對秀忠的見解悉心傾聽。伊達政宗雲山霧罩,虛實交織。對認為松平忠輝為謀反者,欲對其嶽父政宗加以打壓的人來說,政宗讓人惱火。“那麽善於自保的獨眼伊達,現在竟會做出讓將軍警惕的傻事?”產生這種看法的人會認為,包括搭救索德羅等所有事在內,都是政宗在秀忠心照不宣的暗示下大出其力。政宗在大久保長安生前便和他疏遠,在聯名狀上也拒不簽名,巧妙地把業已成為江戶負擔的索德羅和比斯將軍引到仙台,假裝改變信奉,借助他們的膽識和幫助造好了新船,然後讓這一堆麻煩坐上新船,把他們趕回歐羅巴。這一系列舉措,八面玲瓏,堪比家康治國大計。

政宗不接受洗禮的理由,表面上無懈可擊。據說政宗曾問索德羅:“能否在日本築建更大的教堂?”

索德羅回答:“當聽羅馬教皇吩咐。”

既然索德羅這麽回答,政宗便很快獲得了幕府批準,派人出海。據索德羅言,那船重五百噸。過去家康讓三浦按針所建的往返於大洋的船重一百二十噸,故此船之巨震驚世人。船上約有四十個南蠻人,為首者為比斯將軍、索德羅和另外兩個神父。日本方面的正使乃是故意燒毀寺院的支倉常長,常長之下有今泉令史、松本忠作、田中太右衛門、內藤半十郎等副使。另,為了學習航海技術,幕府的海事奉行向井將監手下十余人亦在船上,再加上一些商家,合計一百八十余人。

不僅將軍秀忠,連家康似都對此次航海大為關注。但又右衛門看出,關於此次出航,政宗定對已返回江戶的松平忠輝有過暗示,遂又多派了人手加緊監視。

大船預定於九月十五出發。那之前八日,即九月初七,政宗寫給女婿忠輝的書函已落入了又右衛門手中。又右衛門深深感到,天下之勢,只四字可書——

萬雷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