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西北諸國(第5/6頁)

自渤海盛強,靺鞨與中國久絕,至五代之世,乃復頻來。歐《史·四夷附錄》雲:同光二年(924年),黑水兀兒遣使者來。其後常來朝貢。自登州泛海出青州。明年,黑水胡獨鹿亦遣使來。兀兒、胡獨鹿,若其兩部酋長,各以使來,而其部族、世次、立卒,史皆失其紀。至長興三年(932年),胡獨鹿卒,子桃李花立,嘗請命中國,後遂不復見雲。同光二(924年)、三年(925年)之使,新舊《史·本紀》亦記之,而不言其酋長之名。三年(925年)之使,則記其與女真皆至。《舊紀》天成四年八月,又有黑水朝貢使郭濟等率屬來朝。新舊《紀》長興元年二月,皆載兀兒遣使來貢。顯德六年正月,《新紀》書女真使阿辨來,《舊紀》則但載其遣使貢獻,而不言使者之名。

室韋,歐《史·四夷附錄》無傳。《舊唐書·劉全諒傳》雲:父客奴,由征行家於幽州之昌平。今河北昌平縣。少有武藝。從平盧軍。開元中,有室韋首領段普恪,恃驍勇數苦邊。節度使薛楚玉,以客奴有膽氣,令抗普恪。客奴單騎襲之,斬首以獻。《新書·全諒》附《董晉傳》。又《範希朝傳》:除振武節度使。振武有黨項、室韋,交居川阜,陵犯為盜。日入慝作,謂之刮城門。居人懼駭,鮮有寧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柵,斥候嚴密,人遂獲安。《新書·藩鎮·盧龍傳》:奚數犯邊,劉濟擊走之。窮追千余裏,至青都山,未詳。斬首二萬級。其後又掠檀、薊北鄙,濟率軍會室韋破之。《舊五代史·契丹傳》言欽德役屬室韋,已見前。《莊宗紀》:天祐十五年(918年),梁貞明四年。大閱於魏都,有奚、契丹,室韋、吐渾之眾。又《張敬珣傳》:天成二年(927年),授大同節度使,招撫室韋萬余帳。此等皆其南徙近邊者。其居故地者,蓋與中國無交往,故史官無所紀錄。

突厥,歐《史·四夷附錄》雲:唐末為諸夷所侵,部族微散。五代之際,嘗來朝貢。同光三年(925年),渾解樓來。天成二年(927年),首領張慕晉來。長興二年(931年),首領杜阿熟來。天福六(941年),遣使者薛周海來。凡四至:其後不復來。然突厥於時最微,又來不數,故其君長,史皆失不能紀。《附錄》所記,《本紀》亦皆載之。惟同光三年(925年),《紀》於二月書突厥渾解樓、渤海王大 撰皆遣使來,十月,又書奚、吐渾、突厥皆遣使者來,則是年似有兩使;又《紀》言渾解樓遣使,則渾解樓是其酋長之名,《附錄》言渾解樓來,則似是其人自至;又張慕晉之來,《紀》在天成三年(928年),為不合耳。《舊紀》:同光三年二月,書突厥、渤海國皆遣使貢方物。十月之使則不書。張慕晉作張慕進,其來亦在天成三年。長興二年之來,《舊紀》不書,而四年正月,書突厥來附。天福六年(941年),但書突厥遣使朝貢,事在七月,不言使名。《舊史·晉高祖紀》:秦王從榮奏:北面奏報:契丹族移帳近塞,吐渾、突厥,已侵邊地。戍兵雖多,未有統帥。宜命大將一人,以安雲、朔。高祖緣此,乃得出鎮河東。此等皆其零星部族之並塞者。其較遠者,則胡嶠所雲單於突厥、牛蹄突厥也,見下。

沙陀,殆已盡入中國,而高居誨行記,謂甘州南山百余裏,漢小月支之故地也,有別族,號鹿角山沙陀,雲朱邪氏之遺族也,則其遷徙未盡者。《舊史·氏叔琮傳》:晉軍攻臨汾,叔蹤於軍中選壯士二人,深目虬須,貌如沙陀者,令就襄陵縣今山西襄陵縣。牧馬於道間。蕃人見之不疑。二人因雜其行間。俄而伺隙,各擒一人而來。晉軍大驚,且疑有伏兵,遂退據蒲縣。今山西蒲縣。則沙陀之狀,為深目虬須,亦西胡種也。《本紀》:同光二年七月,幸龍門之雷山祭天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從北俗之舊事也。天成二年六月,幸白司馬坡祭突厥神,白司馬坡見第四章第三節。從北俗之禮也。十一月,祭蕃神於郊外。晉少帝即位,往相州西山撲祭,用北俗之禮也。北俗雖不可征,要必與突厥相近。《新史·伶官傳》:敬新磨常奏事殿中。殿中多惡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縱兒女嚙人。”莊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諱狗,故新磨以此譏之。莊宗大怒,彎弓注矢將射之。突厥自謂狼種,沙陀殆自謂犬種歟?

以上所述,皆北族之近中國者。其距塞遠處,是時情狀,殊為晦盲。胡嶠者,同州郃陽縣令,今陜西郃陽縣。為蕭翰掌書記,隨入契丹。在虜中七年,周廣順三年(953年)乃亡歸。撰所見為《陷虜記》。歐《史·四夷附錄》載之。今錄所記自契丹以往之情形如下,亦可見是時北荒之大概也。嶠所記雲:距契丹國東至於海,今遼東灣。有鐵甸。其族野居皮帳,而人剛勇。其地少草木。水鹹濁,色如血,澄之久而後可飲。又東女真,善射,多牛、鹿、野狗。其人無定居,行以牛負物。遇雨則張革為屋。常作鹿鳴,呼鹿而射之,食其生肉。能釀糜為酒。醉則縛之而睡,醒而後解。不然則殺人。同光、顯德中來者,當即此女真。又東南渤海。渤海舊地未屬契丹者。又東遼國。蓋遼陽附近之地?亦未屬契丹。皆與契丹略同。其南海曲,有魚鹽之利。又南奚,與契丹略同,而人好殺戮。此東奚也。又南,至於榆關矣。西南至儒州,皆故漢地。西則突厥、回紇。前所述來朝貢之突厥及與女真、室韋侵契丹之回鶻當即此。西北至嫗厥律。其人長大,髦頭。酋長全其發,盛以紫囊。地苦寒。水出大魚,契丹仰食。又多黑、白、黃貂鼠皮,北方諸國皆仰足。其人最勇,鄰國不敢侵。又其西,轄戛。疑黠戛斯之東徙者。又其北,單於突厥。皆與嫗厥律略同。又北,黑車子。善作車帳。其人知孝義,地貧無所產。雲契丹之先,常役回紇,後背之,走黑車子,始學作車帳。又北,牛蹄突厥。人身牛足。其地尤寒。水曰葫蘆河。夏秋冰厚二尺,春冬冰徹底,常燒器消冰,乃得飲。東北至襪劫子。其人髦首,披布為衣,不鞍而騎,大弓長箭,尤善射。遇人輒殺而生食其肉。契丹等國皆畏之。契丹五騎,遇一襪劫子,則皆散走。疑即元世之蔑兒乞。其國三面皆室韋。一曰室韋。二曰黃頭室韋。三曰獸室韋。其地多銅、鐵、金、銀。其人工巧,銅鐵諸器皆精好。善織毛錦。地尤寒,馬溺至地成冰堆。又曰:契丹嘗選百裏馬二十匹,遣十人賫幹 北行,窮其所見。其人自黑車子歷牛蹄國以北,行一年,經四十三城。居人多以木皮為屋。其語言無譯者,不知其國地、山川、部族名號。其地氣,遇平地則溫和,山林則寒冽。至三十三城,得一人,能鐵甸語,其言頗可解。雲地名頡利烏幹邪堰。雲自此以北,龍蛇猛獸,不可往矣。其人乃還。此北荒之極也。此人蓋抵今西伯利亞南境。自此以北,則微特此人未至,即告之者亦不知也,皆想象之辭耳。《楚辭·招魂》所言,正是如此。參看《先秦史》第十章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