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西北諸國(第4/6頁)

明宗嘗禦端明殿見其使者,問其衙帳所居,曰:西去涇州二千裏。《舊史》作三千裏。吐蕃族類,散處隴右者甚多。開運三年(946年),靈州馮暉與威州藥元福破吐蕃七千余人於威州土橋西,見《舊史·本紀》。康福拜涼州刺史,牛知柔以兵衛送,襲破吐蕃於青岡峽,見本傳。秦州與吐蕃接境,有互市,見《王思同傳》。威州見第九章第三節。青岡峽,在今甘肅環縣西。至漢隱帝時猶來朝,後遂不復至。史亦失其君世雲。

回鶻:《新史·附錄》雲:為黠戛斯所破,徙天德、振武間,又為石雄,張仲武所破,其余眾西徙,役屬吐蕃。是時吐蕃已陷河西、隴右,乃以回鶻散處之。此語恐誤。《舊史》雲吐蕃處之甘州是也。散處乃回鶻之眾所自為,吐蕃未必能分析安置之也。當五代之際,有居甘州、西州者,常見中國,而甘州回鶻數至。回鶻之來,見於新舊《史·本紀》者甚多,惟周廣順二年二月之使,《新史》明書西州回鶻。猶呼中國為舅,中國答以詔書,亦呼為甥。梁乾化元年(911年),遣都督周易言等來,而史不見其君長名號。至唐莊宗時,王仁美遣使者來貢玉、馬,自稱權知可汗。莊宗遣司農卿鄭續《舊史》作鄭績。持節冊仁美為英義可汗。事在同光二年六月,見新舊《紀》。是歲,仁美卒,其弟狄銀立。《舊紀》:十一月,靈武奏甘州回鶻可汗仁美卒,其弟狄銀權主國事。遣都督安千想來。《新紀》同,而闕仁美,狄銀卒、立之事。同光四年(926年)秋,狄銀卒,阿咄欲立。《本紀》:四年正月,已書阿咄欲遣使來,《舊紀》同,惟阿咄欲作阿都欲,則《傳》雲同光四年秋疑誤。天成三年(928年),權知國事王仁裕遣李阿三等來朝。明宗遣使者冊仁裕為順化可汗。晉高祖時,又冊為奉化可汗。阿咄欲,不知其為狄銀親疏,亦不知其立卒,而仁裕,訖五代常來朝貢,史亦失其紀。仁裕。《舊紀》:天成三年(928年)及《回鶻傳》皆作仁裕。李阿三,新舊《中·本紀》皆作李阿山。天成三年二月,李阿山來,新舊《紀》同,惟《新紀》日在戊戌,《舊紀》日在己亥,差一日。《舊紀》:三月甲戌,冊仁喻為順化可汗,五月乙已朔,又書回鶻可汗仁喻封順化可汗,《新紀》書於五月辛酉。《舊傳》雲其年三月命使,疑五月朔為行冊禮之日,辛酉則其奏報到日也。此後天成四年(929年),長興元(930年)至四年(933年),應順元年(934年),清泰二年(935年),天福三(938年)至八年(943年),開運三年(946年),乾祐元(948年)、二年(949年),廣順元(951年)至三年(953年),顯德元(954年)、二(955年)、五(958年)、六(959年),皆有使來,新舊《紀》或獨見,或並書。其中長興元年五月之使,《舊史》明言為仁喻所遣,十二月之使,《新史》明言為仁裕所遣。應順元年、清泰二年、天福三、四年之使,新舊《史》皆雲仁美所遣。《舊史》四年三月辛酉,封仁美為奉化可汗,《新史》作四月辛已,其月日之差,疑亦因遣使及行冊禮而然。天福五年之使,《舊紀》明書為仁美使謝冊命,此外皆不見其可汗之名。《通鑒》亦於天福四年三月辛酉,書冊仁美為奉化可汗。《注》謂據《會要》當作仁裕。案《舊史》於應順元年,明書仁美遣使貢方物,故可汗仁裕進遺留馬,則《會要》誤,而此所雲晉高祖時又冊仁裕,仁裕訖五代常來朝貢者亦誤也。又有別族號龍家,其俗與回紇小異。長興四年,回鶻來獻白鶻一聯,明宗命解紲放之。自明宗時,常以馬市中國。其所賫寶玉,皆粥縣官,而民犯禁為市者輒罪之。《舊傳》雲:晉、漢已來之法。周太祖時除其禁,民得與回

鶻私市。事亦見《舊史·本紀》。玉價由此倍賤。《舊傳》雲十損七八。顯德中來獻玉。世宗曰:“玉雖寶而無益。”卻之。《紀》在六年三月,《舊傳》亦在六年(935年)。案是時回鶻雖多西遷,其遺落仍有留居東土者,如《舊史·唐莊宗紀》:同光二年九月,有司自契丹至者,言女真、回鶻、黃頭室韋合勢侵契丹是也。可見民族遷移,終有不能盡去者矣。

西域諸國,五代時來者,惟一於闐。晉天福三年(938年),其王李聖天遣使者馬繼榮來貢。晉遣供奉官張匡鄴假鴻臚卿,彰武軍節度判官高居誨為判官,冊聖天為大寶於闐國王。《新史·四裔附錄》。《本紀》同。《舊史·本紀》,於九月書於闐國王楊仁美遣使貢方物,十月書於闐國王李聖天冊封為大寶於闐國王,豈李聖天為其賜姓名,敬瑭慚,不敢以其姓賜人,而仍用前朝之姓邪?匡鄴等自靈州行,二歲至於闐,至七年(942年)冬乃還。聖天又遣都督劉再升獻玉千斤,及玉印、降魔杵等。《舊紀》在七年十二月。漢乾祐元年(948年),又遣使者王知鐸來。亦據《新史·四夷附錄》,《本紀》:天福十二年六月,於闐遣使者來。是時中國威靈不振,道途阻塞,而於闐能屢遣使來,其國亦必較強大。高居誨頗記其往復所見山川諸國,歐《史》備載之。據所記:瓜州南十裏有鳴沙山,又東南十裏為三危山,其西,渡都鄉河,曰陽關。沙州西曰仲雲,其衙帳居胡盧磧雲。仲雲者,小月支之遺種也?其人勇而好戰,瓜、沙之人皆憚之。胡盧磧,漢明帝時征匈奴,屯田於吾盧,蓋其地也?地無水而常寒,多雪。每天暖雪消,乃得水。匡鄴等西行,入仲雲界。至大屯城,仲雲遣宰相四人,都督三十七人候晉使者。自仲雲界西,始入 磧。無水。掘地得濕沙,人置之胸以止渴。又西渡陷河,伐檉置冰中,乃渡,不然則陷。又西至紺州。紺州,於闐所置也。在沙州西南,雲去京師九千五百裏矣。又行二日至安軍州,遂至於闐。其國東南曰銀州、盧州、湄州。其南千三百裏曰玉州,雲漢張騫所窮河源出於闐而山多玉者此也。自靈州渡黃河至於闐,往往見吐蕃族帳,而於闐常與吐蕃相攻劫。案居誨等所行,乃漢時並南山行之道,極為艱苦,而於闐能於道上多置州軍,且與吐蕃相攻擊,可見其國勢之強。居誨不能道聖天世次,而雲:其衣冠如中國,其年號同慶二十九年(940年)。俗喜鬼神而好佛。聖天居處,常以紫衣僧五十人列侍。《唐家人傳》:有胡僧,自於闐來,莊宗率皇後及諸子迎拜之。僧遊五台山,遣中使供頓,所至傾動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