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西北諸國(第3/6頁)

吐蕃之衰,中國雖乘之恢復河、隴,然蕃族之留處者甚多,王靈不及,遂終成不可收拾之局。歐《史·四夷附錄》雲: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樂。其地宜馬。唐置八監,牧馬三十萬匹。以安西都護羈縻西域三十六國。案此語不顧史實,唐時西域,無所謂三十六國也。歐《史·附錄·吐蕃傳》,略本《舊史》,《舊史》此處,但雲又置都護以控制之而已。唐之軍、鎮、監、務,三百余城,常以中國兵更戍,而涼州置使節度之。安祿山之亂,肅宗起靈武,悉召河西兵赴難,而吐蕃乘虛,攻陷河西、隴右。漢人百萬,皆陷於虜。文宗時,《舊史》作開成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虜之人見唐使者,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人民不?”其人皆天寶時陷虜者子孫。其語言稍變,而衣服猶不改。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鶻、黨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直中國衰亂,不能撫有。惟甘、涼、瓜、沙四州,常自通於中國,甘州為回鶻衙,而涼、瓜、沙三州將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自梁太祖時,嘗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雖有其名,而涼州自立守將。唐長興四年(933年),涼州留後孫超遣大將拓拔承謙及僧、道士、耆老楊通信等至京師求旌節。明宗問孫超等世家。承謙曰:“吐蕃陷涼州,張掖人張義朝募兵擊走吐蕃,唐因以義朝為節度使,發鄆州兵二千五百戍之。唐亡,天下亂,涼州已東,為突厥、黨項所隔,《通鑒》但雲為黨項所隔。鄆兵遂留不得返。今涼州漢人,皆其戍人子孫也。”明宗乃拜孫超節度使。清泰元年(934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後數年,涼州人逐出文謙。靈武馮暉遣衙將吳繼勛代文謙為留後。是時天福七年。明年,晉高祖遣涇州押衙陳延暉賫詔書安撫涼州,涼州共劫留延暉,立以為刺史。《舊史·晉高祖紀》:天福六年七月,涇州奏西涼府留後李文謙,今年二月四日,閉宅門自焚。遣元入西涼府譯語官與來人賫三部族蕃書進之。七年二月,涇州奏差押衙陳延暉賫敕書往西涼府。本府都指揮使請以延暉為節度使。《通鑒》:文謙自焚系六年二月,七月蓋奏報到時也。陳延暉之安撫,《通鑒》亦雲涇州奏遣。又雲:州中將吏,請延暉為節度使。至漢隱帝時,涼州人《舊史》作涼州留後。折逋嘉施來請命。漢即以為節度使。嘉施,土豪也。周廣順二年(952年),嘉施遣人市馬京師,因來請命帥。《舊史》無此五字。是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峻故人申師厚者,為兗州衙將,與峻相友善。後峻貴,師厚敝衣蓬首,日候峻出,拜馬前訴以饑寒。峻未有以發。而嘉施等來請帥,峻即建言:涼州深入夷狄,中國未嘗命吏,請募率府率、供奉官能往者。月余,無應募者。乃奏起師厚為左衛將軍,已而拜河西節度使。《通鑒》在廣順元年十月,蓋師厚元年受命,二年乃至涼州,《傳》因其至追敘之也。師

厚至涼州,奏薦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及中國流人子孫王廷翰、溫崇樂、劉少英為將吏。流人,《舊史》作留人。又自安國鎮至涼州,立三州以控扼諸羌,安國鎮,在今甘肅平涼縣西。用其酋豪為刺史。然涼州夷夏雜處,師厚小人,不能撫有,至世宗時,師厚為其子而逃歸。《通鑒》在顯德元年(954年)。涼州遂絕於中國。獨瓜、沙二州,終五代常來雲。案涼州之羈縻弗絕久矣,師厚能奮起圖之,不可謂非功名之士。觀其所為,亦頗合機宜。以一身孤寄於羌戎之上,而能支柱至於三年,已不易矣。斥為小人,恐不然也。王峻以翼戴之功而為密使,是時官人豈有綱紀?欲富一故人,何患無策,而必棄之荒遠之區邪?《五代史》又雲: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敦煌遺書《張氏勛德記》:張義潮無子,以弟義譚之子為後,曰淮深。淮深子曰承奉,即此張奉也。自號金山白衣天子。至唐莊宗時,回鶻來朝,沙州留後曹義金亦遣使附回鶻以來。莊宗拜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舊紀》在同光二年(924年),《通鑒》同。胡三省曰:成通八年(867年),張義潮入朝,以族子惟深守歸義,十三年(872年)惟深卒,以義金權知留後,至是五十四年,義金蓋亦已老矣。《新紀》:同光四年(926年)及長興元年(930年),皆書義金遣使者來。應順元年(934年),又書沙州、瓜州遣使者來。晉天福五年(940年),義金卒,子元德立。《舊紀》同。至七年(942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來。亦見新舊《紀》。《新紀》雲:附於闐使者劉再升來,而元忠、元深互易。《舊紀》:少帝開運三年(946年),以瓜州刺史曹元忠為沙州留後,則《新紀》是也。周世宗時,又以元忠為歸義節度使,元恭為瓜州團練使。其卒立、世次,史皆失其紀。羅振玉《瓜沙曹氏年表》:義金之後,有元德、元深、元忠、延恭、延祿、宗壽、賢順。據《宋會要》,沙州至皇祐四年(1052年),職貢乃絕,其傳授是否絕於此時,猶不可知也,其世澤亦可謂長矣。而吐蕃不見於梁世。《本紀》:乾化元年(911年),書回鶻、吐蕃遣使者來,則此語誤。唐天成三年(928年),回鶻王仁喻來朝,仁喻,《舊史》作仁裕。吐蕃亦遣使附以來。《本紀》:天成二年(927年),回鶻西界吐蕃遣使者來,尚在此使之前。《附錄》載高居誨《適於闐行記》,出玉門關經吐蕃界,蓋當時回鶻西界抵玉門也?《舊書·本紀》:天成三年正月,吐蕃使野利延孫等六人,回鶻米裏都督等四人並授歸德、懷遠將軍,悉放還。九月,吐蕃、回鶻各遣使貢獻。十一月,吐蕃遣使朝貢。自此數至中國。長興元(930年)、二(931年)、三年(932年),乾祐元年使來。天福四年(939年),罷延族來附,見新舊《史·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