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西北諸國(第6/6頁)

唐世威棱,可雲遠憺,然其無以善其後,亦與漢同。燕、雲十六州,竟歸淪陷者,不必論矣,即關內亦幾成戎藪。鄜延自高萬興至允權,實已形同割據。高允權死於周廣順三年(953年)。子紹基,匿喪欲自立。朝命六宅使張仁謙往巡檢。時折從阮為靜難節度使,方討野雞族,命其分兵屯延州。又命供奉官張懷貞將禁兵兩指揮屯鄜延。紹基乃受代去。自高萬興降梁至此,汴、洛實未能真有鄜延也。府州雖國小而忠,然其為黨項所擅,亦與夏州無異也。折從阮既歸漢,漢祖升府州為永安軍,析振武之勝州並緣河五鎮隸焉,以從阮為節度使。乾祐二年(949年),從阮舉族入朝。以其子德扆為團練使。顯德元年(954年),復以為節度使。入宋後,折氏仍據府州者甚久。河、隴既亡,控扼惟資靈武。康福、張希崇、馮暉,相繼經營,不為不力,靈州之地,唐末為列校韓遜所據,唐因授以節鉞。《五代史》本傳言其時邠寧、鄜延、鳳翔,皆與梁爭戰,獨遜與夏州李思諫,臣屬於梁。蓋其地處懸遠,不獨不畏汴、洛,並不畏關內也。劉知俊歸鳳翔,李茂貞嘗使攻之而不克。貞明四年(918年),遜卒,子洙襲。天成四年(929年)卒。朝以其弟澄為留後。列校李賓作亂,部內不安,乃使上表請帥。朝命康福往代之。福蔚州人,善諸戎語,明宗蓋亦非輕使。福居靈武三歲而歸,代以張希崇。時戍兵餉道,常苦鈔掠。希崇乃開屯田,教士耕種,撫養士卒,招輯夷落。回鶻、瓜、沙,皆遣使入貢。居四歲而代。晉高祖入立,復用之,蓋誠相須孔殷也。天福四年(939年),希崇卒,代以馮暉。自唐明宗以後,市馬、糴粟,招來部族,給賜軍士,歲用度支錢六千萬。自關已西,轉輸供給,民不堪役,流亡甚眾。氐羌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暉至則推恩信,部族懷惠,止息侵奪。然後廣屯田以省轉餉,治倉庫、亭館千余區,多出俸錢,民不加賦。諸部族爭以羊馬為市,期年有馬五千匹。開運初,移鎮邠州。王令溫繼之,不能善治。三年(946年),復以暉為之。初黨項拓拔彥超,最為大族,暉為起第,留之城中。王令溫至,釋之。及是,彥超邀暉於路。暉擊敗之。遂至靈州。廣順三年(953年),暉卒,子繼業繼之。頗驕恣。時出兵劫略羌、胡,羌、胡不附。又撫士卒少恩。慮變,求代。開寶三年(970年),乃移鎮去。李賓,《新史·康福傳》及《通鑒》均作李從賓,此據《舊史·韓遜傳》。終為拓拔氏之資。李思恭以唐乾寧二年(895年)卒。弟思諫襲。開平二年(908年)卒,子彝昌襲。四年(910年),為衙將高宗益所殺。將吏共誅宗益,立其族仁福。仁福,歐《史》雲:不知其於思諫親疏。《通鑒考異》雲:其諸子之名,皆連彝字,則於彝昌必父行也。晉周德威合邠、鳳之師攻之,仁福固守逾月,梁救至,德威遁去。長興四年(933年),仁福卒。自仁福時,邊將多言其北通契丹,恐為邊患,乃以其子彝超為延州,而以延帥安從進為夏州留後。詔邠州藥彥稠援送。彝超不受代。攻之。黨項四面薄其糧道。關輔之人,運鬥粟束藁,動計數千。復為蕃部所殺掠,死者甚眾。乃命班師。彝超亦上表謝罪,復

以為節度使。清泰二年(935年)卒,弟彝興襲。宋乾德五年(967年)卒,子光睿襲。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卒,子繼筠襲。四年(979年)

卒,弟繼捧襲。以諸父兄弟,多相懟怨,七年(982年)來朝,獻其地。

其弟繼遷叛去,是為西夏之祖。拓拔思恭,歐《史·李仁福傳》作思敬。《通鑒》中和元年(881年)《考異》曰:歐意謂薛《史》避國諱耳。按《舊唐書》《實錄》皆作思恭。《實錄》:天復二年九月,武定軍節度使李思敬以城降王建。思敬,本姓拓拔,鄜夏節度使思恭、保大節度使思孝之弟也。思孝致仕,以思敬為保大留後,遂升節度,又徙武定軍。《新唐書·黨項傳》曰:思恭為定難節度使。卒,弟思諫代為節度。思孝為保大節度,以老,薦弟思敬為保大留後,俄為節度。然則思恭、思敬,乃是兩人。思敬後附李茂貞,或賜國姓,故更姓李。合為一人,誤也。《舊史·世襲列傳》雲:彝興,本名彝殷,以犯廟諱,故改之。張鑒春《西夏紀事本末·得姓始末篇》案語雲:《冊府元龜》三百八十九:長興四年(933年),隰州刺史劉遂凝言於帝曰:臣聞李仁福有二子:彝超乃次子也,長子彝殷為夏州留後。彝超征詔赴闕,則諸蕃歸心矣。據此,則又當以彝超繼彝殷,未知孰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信夫!有深慮者所以戒黷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