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十三章 琉球處分(第3/8頁)

被指中者,伊藤博文也。

這哥們兒去英國留學過幾年,雖說英語還不算特別流利,但在這個使節團裏,除了翻譯之外就屬他最強了,現如今這個演講者人選是他也是他,不是他也只能是他了。

伊藤博文略作思考,便緩步走上了台,清了清嗓子,講了起來:“雷迪思安德傑特們(女士們,先生們),我的名字叫伊藤博文,原本是個武士,目前是日本大藏省的官員。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說上兩句。”

在眾人禮節性的掌聲中,伊藤博文開始了感謝:感謝美國政府,感謝加州政府,感謝廣大美國人民對我們這麽熱烈的歡迎。

謝完了,他話鋒一轉:“但是,我們其實最想要的,卻並不是貴國的這份熱情。”

現場漸漸地安靜了下來,聽著翻譯同傳的巖倉具視更是有點緊張:這小子莫非要在這裏攘夷砸場子?

要知道加利福尼亞是當時美國19世紀人氣最高的淘金地,那裏的人普遍熱情豪放,敢愛敢恨,比如西部牛仔什麽的,愛你的時候能為你兩肋插刀,恨你的時候插你兩刀,現在伊藤博文面對牛仔們的熱情居然說什麽不需要你們的熱情,那簡直能算是對他們的挑釁了。

“我們國家目前最需要的,是盡快達到貴國先進文明技術的最高點!”

還沒等大家回過神來,下一句就被說出了口,而這種帶有極大渴望的直白表態相當程度上符合了在場大多急於求成夢想一夜暴富的淘金者的胃口,頓時,一片極為熱烈並接近瘋狂的掌聲喝彩響了起來。在這如雷鳴般的聲音中,伊藤博文微笑著走下了講台。

話得說回來,敢在外國這麽赤果果表達自家野心的,當時日本國內,估計也就伊藤博文一人吧。

而在考察期間,因為性格、談吐以及政治見解等方面比較合得來,伊藤博文跟考察團的另一名成員,當時明治政府內的核心人物,明治三傑之一,時任內務卿的大久保利通混在了一起,兩人成為了好基友。在之後的日子裏,但凡有風起雲湧明槍暗戰的時候,伊藤博文總會堅定地站在大久保利通背後,給予最大的支持。

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天有不測風雲,明治十一年(1878年)五月一日,大久保利通遭到暗殺,終年48歲,他是明治三傑裏最後一個死的,換言之,這一翹辮子等於說是明治時代三大頂梁柱全部斷了,別的不去管,光是這總管全國事務的內務卿的職位,都一時間後繼無人了。

結果右大臣巖倉具視慧眼識才,臨危任命伊藤博文頂替,雖然在兩年後卸任,卻因能力出眾,故依然總攬國家內務,同時也被明治天皇委以研究西洋各國憲法以及國會的重任。

可以說,自大久保利通之後,日本本質上的一把手,實際上是伊藤博文。

這位一把手從本質上講其實是一個謹慎細微的人,在他看來,因為一個琉球而去把大清給惹毛,並非明智之舉,比較鮮活的例子有數年前的攻打台灣,偷雞不成蝕把米,要不是西方列強介入外加李鴻章本身也不想把事情鬧大,那麽西鄉從道那個二愣子很有可能就要埋在台灣當春泥了。

所以在禦前會議上,伊藤博文非常直截了當地表示,關於琉球,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任由清朝抗議,日本裝聾作啞,實在不行就讓步,總之,太平第一。

這種形似烏龜縮頭的提案很快就遭到了軍界大腕們的反對,像陸軍卿山縣有朋,差點也能當上陸軍卿的西鄉從道,以及後來也當上了陸軍卿的大山巖,還有海軍大輔川村純義,總之一句話,但凡丘八,基本都不願當王八。

不僅如此,即便是文官眾人,也有相當的一部分人持相反的意見。

比如外務卿寺島宗則就表示,自己雖然不知如果為這事兒打起來能有多大的勝算,但至少在外交上,日本不會輸。

對於他的話,伊藤博文表示懷疑,極大的懷疑。

因為後者明白,日本占琉球,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行為,要想靠講道理講贏,那是沒可能的。

所以他問道:“寺島大人,據我所知,美國人曾經和琉球簽訂過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條約。”

“是的,沒錯。”寺島宗則點點頭。

“那你可知這意味著什麽嗎?”不等對方回答,伊藤博文自顧自地說了起來,“這就說明,西方國家承認琉球是一個完整的‘國’,而非日本的‘縣’,既是如此,那你又如何敢斷言在外交上有勝算呢?”

寺島宗則笑了笑:“伊藤大人,美國認可的並非是琉球獨立國的地位,而是認可他們能夠跟自己做生意的地位,事實上在美國人的眼裏,琉球一直都不過是清國的屬國罷了。”

伊藤博文一聽這話就急了——屬國那也是國啊,別把村長不當幹部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