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六章 決戰泗川(第4/6頁)

因為根據情報,糧倉在泗川老城的附近,所以要找糧倉,就必須先要找城,可兩人瞪著眼珠子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了好幾圈,都沒有發現能被稱作“城”的建築物。

最後,在當地群眾的熱心指點下,他們眯著眼睛,總算在一座小山上看見了一個幾乎是貼在上面的小寨子,接著被告之,這就是泗川城。

面對如此小山寨,兩人沒有二話,立刻下令開始爬山。

一直爬到半山腰,都沒有任何動靜,正當大家以為這是晉州二號的時候,擡頭看到了等候已久的川上忠實部,以及八百杆隨時準備發射的鐵炮。

一聲令下,頓時槍聲大作。

隨之而起的是痛苦的悲鳴聲和倒地聲。

被如此恐怖的手段突然襲擊,頃刻之間便有人萌生退意,轉身而逃的和後面沖上來的,發生了沖突,互相踐踏,一時間,發生了大混亂。

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第二輪的射擊又開始了。

在過去的文祿之役中,能夠讓日本人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大肆蹂躪朝鮮的主要原因,除了朝鮮軍隊本身實在太弱之外,武器裝備的差距也是一個,特別是在火器方面。

朝鮮人幾乎沒怎麽見到過這種武器,在最初和日本人的對戰中,被這種一擊便能斃命的威力,嚇得直接喪失了戰鬥的意志。

在此之後,盡管明朝軍隊介入了戰爭,保持了戰鬥力上的對等甚至是優勢,不過在鐵炮方面,遠道而來的明朝人盡管在本國擁有與日本不相上下的技術,卻並不具備得心應手的運輸能力,況且朝鮮的鐵炮技術幾乎是零,所以大明王朝的將軍們經常會為火力不足而感到苦惱。

一方面,薩摩島津的鐵炮技術在日本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甚至穩坐頭把交椅。

這主要還是得歸功於一代海賊王王直帶過來的那兩杆火繩槍。

作為日本鐵炮元祖的薩摩來說,對於這種新式武器的重視程度更是較他人之特別,雖說對於鐵炮在戰爭中的活用,當屬織田信長最為有名,可事實上島津在此方面下的工夫一點也不遜色,之所以沒有被如信長般的廣為宣傳,只是因為他們不過是西南邊角的一介鄉下大名。

在戰國時代,許多以統一天下為志的大名,對於從西洋而來的鐵炮,始終保持著一種“火槍是暗器”,以及“以光明正大決戰為榮,以施展暗器坑人為恥”的認識,堅持使用以長槍足輕為主的戰法。而島津家從一開始就完全沒有這種偏見,主將義弘之下,各部部將經常保持著一定數量的鐵炮裝備,在戰場上發揮著作用。

順道一提,根據當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僅薩摩一國的鐵炮裝備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大洋彼岸的英國全國。

現在防守泗川老城的川上軍,擁有著將近千挺鐵炮,面對來犯的大軍,毫不猶豫地以驚人的命中率予以打擊,明、朝兩國聯軍的鎧甲多半都是皮革或者布制成,對於子彈的防禦效果非常不理想,死傷者大批出現,前線一片混亂。

與此同時川上忠實還準備了更加彪悍的武器——地雷。

在一陣爆炸聲和火海中,頭頂花生米腳踏地雷的聯軍終於扛不住了,不得已撤下了山去。

在山下等待他們的,是怒火沖天的董一元。

一頓劈頭蓋臉的亂罵之後,他下令重整隊伍,接著進攻。

由於薩摩人的反攻過於猛烈,使得不少聯軍士兵四下逃散開來,要將這些人給重新聚攏,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一直搞到次日晚上,才算基本整隊完畢。

第二次攻擊較之上次有了長足的進步,這都是董一元的功勞。

他下令,先由弓箭手整齊推進,到達射程內後,集體放箭。

就這樣,萬余支利箭齊刷刷地飛上天,劃過長空,描繪出一條條絕美的拋物線後,落向了目標。並且,還有為數不多的鐵炮隊進行相應的輔助射擊。

對此,川上軍不得已退入工事做起了縮頭烏龜。

盡管他們有鐵炮,可在那個年頭,鐵炮的有效射程還不如弓箭。

不過川上忠實並不在乎,反正你再射,也得爬上山來攻城,到時候不怕打不到你。

如他所想的那樣,射箭過後,聯軍的步兵開始了登山,見狀忠實立刻親自帶著鐵炮隊沖出工事準備迎頭痛擊,但一到外面之後他就愣住了。

因為爬在最前面的聯軍,一人頭上頂著一塊竹排。

眾所周知,竹排是非常有硬度也有彈性的。

所以鐵炮的子彈打在上面,會被彈飛,從而無法產生殺傷效果。

所以,薩摩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蜂擁而至,一直殺到山寨下,爬完了山之後開始爬墻。

正當山寨外的那塊板墻上爬滿了聯軍士兵的那一瞬間,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墻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