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六章 決戰泗川(第5/6頁)

墻塌了之後,上面的人自然就摔了下來,根據牛頓慣性定理,他們會因為這股作用力而繼續滾下山,同時,將還在爬山的同伴們一起撞帶下去。

這墻是川上忠實在到達泗川老城後的當天改造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豆腐渣工程來打擊敵軍。

當然,僅僅靠著一堵豆腐墻是遠遠不夠的,當看著聯軍士兵連滾帶撞地翻下山去時,薩摩人立刻端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另一樣武器——沸油。

一鍋鍋滾滾沸油灑下去之後,整座山上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一般來講,守方居高臨下的時候,都會搞一些高空拋物來打擊進攻的敵人,通常是開水,奢侈一點的,比如日本南北朝時的楠木正成,用的是煮開了的米飯粥;無恥一點的,比如中國宋朝的陸登,用的是煮沸的大便,這已經算是化學武器的範疇了,但像川上忠實這樣用沸油的,確實比較罕見。

但很快忠實就用行動告訴我們,罕見自有罕見的道理。

他命人拿出了更為缺德的第三樣家夥——火把,然後向著沾滿燃油的山上丟去……

聯軍再次敗退,不僅如此,先鋒李寧亦在這場火燒山的災難中喪生。

兩陣沖鋒沖下來,朝鮮兄弟先不幹了,畢竟人家幾百年和平年代過下來,像這種又是汽油又是地雷的高危場面,實在是沒怎麽經歷過,能夠跟著明軍如此沖鋒爬山,已經是非常夠意思了,若要他們再這麽幹下去,估計就得直接潰散。

不過董一元並沒有就此放棄的意思。對他而言,剛才的那兩次沖鋒並非毫無收獲,至少他因此發現了泗川老城的致命弱點。

很快,第三輪進攻又開始了。

這一次,沒有人射箭也沒有人爬山,只有一輛輛推車被朝鮮士兵緩緩地送到了山腳下。

推車的名字叫做火箭車。

所謂的火箭車,就是在手推的二輪車上放上箱子形狀的發射台,發射台上又挖有小孔,孔中則能放入帶有火藥的箭——火箭。孔穴的數目一般在十五到二十左右,在火箭尾上點火後放入,火藥燃燒後產生動力將火箭自行射出射向敵陣,從而造成兵員傷害甚至點燃敵軍設施。說起來,這東西其實本來是中國人發明的,結果不知道怎麽回事被朝鮮半島給進口去了,這一進口那可真是壞了菜了,沒過多久,這玩意兒就轉了國籍,還弄了個挺好聽的名字,叫神機箭。

但不管怎麽說,火箭車給川上軍帶來的打擊,還是相當大的。

因為泗川老城雖然巧妙地建在陡峭的山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但仍然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沒有充足的水源。

沒有水,就無法有效地滅火。

然而面對火攻,卻又不得不滅火,一時間島津軍上下大小,頻頻轉換角色於士兵和消防隊員之間,辛苦異常。

苦戰了一個通宵,川上忠實再也撐不下去了,而且想想也沒必要再死撐下去了,所以他下令準備突圍,其實說穿了就是逃跑,當然,糧倉是不能忘了燒的。

現在就衍生出一個新問題,由誰去放那把火?

糧倉位於泗川老城所在的那座山上東邊的一條山谷盡頭,遠倒也不是很遠,裏面火藥硫黃之類的都已經準備齊全,只要丟一把火進去就全搞定了。可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急著要逃命,誰要是在這節骨眼上耗費個一時半會兒的,耽誤了逃命大業,估計就活不成了。

薩摩人再勇猛再彪悍,畢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類,在這種生與死的抉擇中,自然都會猶豫。

片刻過後,一名薩摩武士站了出來,對川上忠實說:“讓我去吧。”

忠實點頭表示同意,他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那位主動請纓的武士叫做瀨戶口重治。

目送瀨戶口遠去後,忠實正式下令開始突圍。

通常,在拼命前,作為領導,都要召集所有人聚在一起說上幾句鼓勵的話。

川上忠實也這麽做了,但是他的態度卻很平靜,沒有喊沒有嚷,說出口的,也不是那幾句例行口號,只有幾個字:“再等等吧。”

他要等的,是瀨戶口重治。

底下沒有一個人反對,大家都默默地重新回到自己原來的防守崗位上,或繼續防守,或繼續消防。

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時候,早一秒鐘走人,就多一分生機,大家也知道,就算在這裏翹首盼望等到頭發發白,對於燒毀糧倉也不可能起任何幫助。

更何況,一旦因為在這裏拖著耗著,延誤了戰機,那就真的是大事件了,要知道,不管是逃命還是攻擊或者防守,兵貴神速,都永遠是戰場上基本不變的規則。

但是大家仍然留了下來,因為在這幾百人的心中,有著比自己生命以及戰場規則更為重要的東西——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