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貳 第十六章 決戰泗川(第2/6頁)

權衡完利弊之後,義弘接著開始說起了逃跑的壞處:“若是先行逃走,那麽薩摩四百年的武名便會威名掃地,卑怯者的帽子將會扣在我們頭上千秋萬載,變成這樣的話就算保住了家業性命又能如何呢?若是為了大局,即便舍棄了我們這六七千人的性命,薩摩的威名卻將會流芳百世,傳頌於天下,這便是戰國的武士,不是嗎?”

最後,義弘又開始簡單分析起了戰況然後給予大家信心:“盡管對方是我們的數倍,但只要我們在作戰的時候遠遠地觀望敵人的布陣是否有空隙,然後如同風一般向著空隙猛攻……這場戰役不見得會是一場一面倒的戰鬥,看著吧,我也有我的辦法。”

要說領導不愧是領導,一席話說完,再也沒人提有異議,大家紛紛表示,願意留下來跟董一元大軍決一死戰。

統一了思想之後,義弘開始部署作戰計劃。

第一步是情報。敵軍的大致人數雖然已經知道,但是具體由誰帶隊,裝備如何,敵軍的輜重情況怎樣,都必須要一一查明,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過現在這個樣子要想得知對方的情報無疑是難於上青天的。為此,薩摩人絞盡腦汁,對住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行動,費盡口舌,散盡錢財,對於那些因為戰火而失去了家園田地,本身又沒有什麽謀生手段,而希望戰後移民薩摩的要求,也一一答應了下來。

如此一來,得到的情報準確率便能大大保證,不過仍然有一個致命傷,那就是時間。從泗川到漢城的距離幾乎是整個半島的一半,在敵軍的勢力範圍內運送情報不但耗精力,更花時間,有時候與其說是在打探情報還不如說是在等待情報。

就在島津義弘等待情報的時候,劉鋌趕到順天了,同時到達的,還有海上的陳璘和李舜臣。

一時間,腹背受敵的小西行長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局面,特別是李舜臣和陳璘的水軍,更是如同吃了興奮劑一般,對著順天城連續猛攻了三天三夜,然而就在順天眼看要陷落的時候,劉鋌的軍隊突然原地不動了。

緩過一口氣來的小西行長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著聯軍的水上力量發起反攻,一時間海軍傷亡慘重,損失了將近四十艘戰船,連陳璘都被炮火打成了重傷。

還在大家納悶的時候,劉大刀再次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他撤退了。

李舜臣一時沒明白,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怎麽發生的。

其實也沒什麽玄幻的地方,只是劉鋌跟小西行長串通了一回而已。

要說小西行長在打仗方面雖然是一桶糨糊,但在搞關系通路子這種事情上,卻是一個十足的天才。

他以一個商人的天分,一眼就看出了劉鋌的弱點——既然是作為援軍而來,那麽本身就不會帶著多大的熱情,若是給予其利益,必然會轉換立場。

要說也是,自明軍入朝以來,買包花生米都得給現鈔,換誰誰都不會有熱情。

於是,行長從一開始就投其所好,送其所要,贈與了劉鋌大量的金錢,充分展現了其懷柔的一面。至於劉鋌,則照單全收,發展到最後,用書上的話來講,就變成了“索賄”,也就是主動伸手問行長要錢。

當然,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真理。劉大刀為人品質還是相當過硬的,並沒有出現什麽黑吃黑之類的不愉快情況,他拿了錢之後,立刻答應對方,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條生路。

所以,劉鋌發了,行長活了,陳璘差點被打死,李舜臣險些被氣死。

至於攻城部隊,只能一度暫且撤退。

同年九月下旬,麻貴也趕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蔚山城。

故地重遊的他沒有二話,直接下令將城給團團圍了起來,而加藤清正也非常配合地緊縮在城內,就這樣雙方一個圍一個縮,一時間除了幹耗著之外什麽也做不成。

就在東面耗西面鬧的關頭,中路軍董一元終於緩緩登場了。十月,他的大軍到達了晉州。

正所謂最強的通常都在最後,對於兩邊來講都是一樣的。

晉州在朝鮮半島南內陸六裏地左右,作為慶尚道的都市,是農業和商業都非常發達的地方經濟中心。此地東聯蔚山,西通順天,北達漢城,實屬軍事重鎮。而在晉州的背後,便是島津義弘所建造的泗川城。

泗川工程分兩期,一期工程叫泗川老城,二期工程叫泗川新城。

晉州一旦失守,暫且不說漢城順天,光是島津義弘的大本營泗川,就算得上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董一元在到達晉州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便做好了戰鬥準備。

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當聯軍浩浩蕩蕩開到城下時,迎接他們的並非是日軍的火炮箭矢,而是一群朝鮮的百姓,以及一桌桌飯菜酒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