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和平(第5/5頁)

雖然在擴張主義上俄國人的名聲要大得多(至少在英國人眼中),但其實際征服卻比較有限。在這個時期,沙皇僅只設法獲得了烏拉爾山脈(Ural)以東吉爾吉斯(Kirghiz)草原的一些廣大未征服地帶,以及高加索一些經過激烈爭奪的山區。另一方面,美國借由動亂和對可憐的墨西哥人所發動的戰爭,而獲得整個西部地區,加上俄勒岡邊界的南部地區。法國人則不得不將其擴張野心局限在阿爾及利亞。1830年他們在那裏捏造借口入侵,並且在日後的17年裏試圖加以征服。直到1847年,他們才摧毀該地的主要抵抗。

無論如何,國際和平解決方案中的一個條款必須單獨提一下,即廢除國際奴隸貿易。這項做法既有人道主義因素,也有經濟考慮:奴隸制度令人恐怖,而且極端沒有效率。此外,英國人是這一令人敬佩運動的主要國際提倡者。從英國人的角度看來,1815—1848年的經濟不必再像18世紀那樣依賴於黑人和蔗糖買賣,而是取決於棉紡織品的買賣。奴隸制度的實際廢除比廢奴運動來得慢(當然,法國大革命已經將其掃除的地方除外)。英國於1834年在其殖民地——主要是西印度群島——廢除了奴隸制度,雖然在大規模種植農業存在的地區,不久便以從亞洲進口的契約勞工來代替。法國人直到1848年革命,才再次正式廢除奴隸制度。1848年,奴隸制度仍大量存在,因此世界的(非洲)奴隸貿易也大量殘存下來。

[1] 例如整個期間除去1834—1835年和1841—1846年的數目。

[2] 事實上,以經濟互補為基礎的英俄關系,傳統上非常友好,直到拿破侖戰爭之後才開始嚴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