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和平(一七一三~一七一五年)(第2/14頁)

九年之後,事情並沒有多大改變。霍尼戈和同伴踏上拿騷海灘時,沒有看到城鎮,只看到一堆東倒西歪的建築物,當中長出矮樹叢。熱帶植物攀附著一間燒到只剩下骨架的教堂,以及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特羅特總督建造的碉堡。整座島大約只有不到三十個家庭,他們住在肮臟小屋與原始房屋中,勉強度日的方式是捕魚、砍樹,或是撿拾不幸在島上危險海岸失事的船只龍骨。霍尼戈仔細環顧四周,知道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

這群人由“儉”開始。霍尼戈及其他人建造或“取得”三艘稱為“輕舟”(佩利亞加船,periagua/canoe)的大型木船。這種船足以載運三十人與足夠的貨物,有幾排槳及一組縱向帆(fore-and-aft rigged sail),有能力進行小型海上劫掠,不但輕巧能直接劃進風裏虜獲或逃離橫向帆船,而且吃水淺,可以劃過或揚帆航過淺灘、珊瑚上方及其他危險之地,逃離可能的追捕者。霍尼戈的部眾帶著水手刀、火槍、長矛、棍棒,可以輕松勝過船員不多的單桅貿易船,或是偏遠地區的西班牙/法國大農場的工頭。古巴在南方一百七十五英裏,西屬佛羅裏達在西邊一百六十英裏,法屬伊斯帕尼奧拉島在東南方四百英裏,這個小型海盜幫占據著襲擊戰時敵人的絕佳地理位置。

眾人將自己分成三隊,一隊有二十五人與一艘輕舟。霍尼戈帶領一隊,生平不詳的約翰·韋斯特(John West)帶一隊,野心勃勃、擁有貿易頭腦的年輕水手約翰·寇克蘭(John Cockram)也帶了一隊。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他們襲擊小型西班牙貿易船,以及從佛羅裏達海峽到古巴海岸一帶的孤立蔗糖大農場。霍尼戈隊回到拿騷時,滿載著來自中歐西裏西亞(Silesia)、普魯士的昂貴亞麻布;寇克蘭隊帶回亞洲綢緞、銅、朗姆酒、糖,以及銀幣,全都是從佛羅裏達和其他地方外海上的西班牙船艦上搶來的;韋斯特則帶回從古巴大農場中偷走的十四名非洲奴隸。海盜一共帶了價值一萬三千一百七十五英鎊的貨物,回到滿目瘡痍的拿騷,該數目等同於整個百慕大殖民地年度進口值的十倍。[9]

初出茅廬的海盜幫需要有人幫忙把搶來的貨物賣出去,最好可以不要一路航行到遠方的牙買加,因為那裏的官員可能以法律要挾,要求分一杯羹。幸運的是,海盜似乎在相對穩定的哈勃島(Harbour Island)殖民地找到了現成買家。該地位於拿騷北方五十英裏,約有兩百人。島上最大、最富裕的地主兼商人理查德·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對買賣拿騷海盜的貨物沒什麽顧忌,也對迫害巴哈馬人的西班牙人沒有太大的同情心。他和寇克蘭似乎一拍即合。其實,一七一四年三月,寇克蘭還娶了他的女兒,心滿意足地和妻子一起住在伊柳塞拉島;這個島鄰近哈勃島,面積較大,但開發程度也較低。湯普森甚至讓女婿掌管旗下一艘單桅貿易船,派他到荷蘭香料島古拉索做走私勾當。該地位於一千英裏外,擁有大量可萃取珍貴紅色染料的彩木(brasiletto)。據推測,湯普森買下了大部分的海盜貨物,不久後,他與寇克蘭會領導海盜黃金年代的黑市交易。

一七一四年晚冬,新普羅維登斯島開始謠傳,說哈瓦那的西班牙當局準備對島上進行報復性劫掠。海盜彼此商量了一下,決定分贓,把如今價值六萬英鎊的財富分配妥當,再分道揚鑣。韋斯特及許多小海盜似乎選擇退出,四散到牙買加及其他地帶。有幾個海盜留在巴哈馬群島,霍尼戈就是其中之一。他加入寇克蘭及其他人,一起待在相對安全的哈勃島,島上有著可靠、容易防守的港口,以及一排大炮。蒂奇很可能也和他們一起蟄伏著,等待西班牙人的怒氣消散。

口傳歷史可信度高

《烏得勒支和約》也讓貝勒米丟了工作。依據三百年前的口傳歷史,他在一七一四年或一七一五年年初前往馬薩諸塞的伊斯坦(Eastham),該地位於鱈魚角的最外圍處。沒有文獻可以證實相關事件,不過外角(Outer Cape)的人自大海盜時代就述說著差不多的故事,而且也沒有證據指向相反的版本。其實,我們現在的確擁有的證據也令人興奮地符合外角人的傳說。

伊斯坦一帶的家庭與英格蘭西郡有著密切的關聯,據信貝勒米就是那裏人,而且部分人士的姓氏與家譜顯示,他們可能是貝勒米的母族親戚。更重要的是,傳說中的主要人物,也就是故事指向的人物,其實也真實存在,他們的生活細節符合鱈魚角的民間傳統。

波士頓成消息流通中心

貝勒米很可能在一七一三到一七一五年年初之間抵達波士頓。大部分入境船只都在波士頓通關,然後前進到其他新英格蘭港口。波士頓有一萬人,是英屬北美的最大城市,也是美洲東岸大多數跨大西洋貿易會路經的港口。城市從港口中心興起,在燈塔山(Beacon Hill)山腳下,立著由大量磚頭及隔板(clapboard)蓋成的建築物,山頂則立著與山同名的燈塔桅(beacon mast)。貝勒米的船可能從長碼頭(Long Wharf)進港,這個新蓋好的碼頭伸入港口一千六百英尺,可以讓三十艘遠洋船同時停留,水深也足以讓船只在任何潮汐狀態下,直接卸貨到碼頭,光是這點,就勝過波士頓的其他入口了。[10]城市建在丘陵起伏的半島上,半島長兩英裏,寬半英裏,以一塊又低又窄的狹長土地與大陸連接,暴風與大潮時,那片連接處就會浸在水中。從半島上的波士頓到羅克斯伯裏(Roxbury)的路況永遠是那麽危險,不少人會在迷霧或黑暗中溺死。[11]當時還沒有橋梁,因此,除了擺渡在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河口的三艘渡船外,長碼頭是城市的前門。貝勒米踏進這道門,經過一路的倉庫,即將走上國王街(King Street)。[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