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國際形勢(第2/4頁)

記住,在魯國,如果不是根正苗紅的公族,基本上就不會有前途;會認字之後先看看自己家的戶口本,如果在姓一欄不是一個姬字,那你就老老實實當勞動人民吧,想也不要想混入上流社會。

臧文仲在魯國的歷史上算是個響當當的人物,屬於魯國的改革派代表。眼看齊國的自由市場經濟獲得巨大成功,臧文仲下令魯國改革開放。怎麽改革開放?實行自由通關,免除關稅。由於魯國歷來是個重農輕商的國家,他這一舉動受到許多人的質疑。直到臧文仲去世之後,孔子還在說臧文仲的“三不仁”,其中的一條就是“廢六關”,也就是免除關稅。

臧文仲是個很實際的人,而且是個很有辦法的人。

那一年魯國大旱,按過往的規矩,這個時候要燒死巫師和一種凸胸仰面的畸形人來祭祀老天,請求天賜雨水,因為人們認為老天爺就是對他們不滿才不肯下雨的。

臧文仲沒有這樣做,他決定廢除這種方式。

“殺了這兩種人有什麽用?老天爺如果要殺他們,那就根本不會讓他們出生。要是他們能造成大旱,殺他們不是激起他們的怨恨,引發更大的旱情?這麽說吧,要抗旱救災,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臧文仲說到做到,當年魯國政府壓縮各項活動,減少各類開支,全力支援農業。到年末的時候,收成雖然不好,但是還過得去,國家並沒有發生糧食危機。

魯僖公年間,有一年魯國發生饑荒,於是臧文仲來找魯僖公商討對策。

“主公,我們跟鄰國搞好關系,互相嫁娶,為什麽?不就是為了國家有難的時候,遠親近鄰什麽的能幫個忙嗎?我們鑄造鐘鼎寶器,貯藏珠玉財物,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災荒的時候救助老百姓嗎?如果國家遇到了困難,卻不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用,這些東西不就等於沒有價值了嗎?依我看,把鐘鼎寶器抵押給齊國,向他們借糧。”

“你這話有道理,那派誰去借糧呢?”魯僖公一聽,覺得很對。

“自古以來,國家遇到饑荒都是由卿去求購糧食。我現在是卿,派我去吧。”臧文仲主動請纓,於是魯僖公派遣臧文仲去齊國借糧。

臧文仲為什麽要主動請纓?想吃回扣?那年頭還沒有發明回扣呢。那是為什麽呢?臧文仲的家臣就問了他這個問題,看看臧文仲怎麽回答。

“賢者急病而讓夷,居官者當事不避難,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國家無違。今我不如齊,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國語》)什麽意思?賢明的人應該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當官的應該不避危難擔當責任,領導人應該體恤百姓的憂患,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如果我不去齊國,就是逃避責任。管理國家卻不體恤百姓,當了官而又懶於理事,這樣事奉國君是不合格的。

“急病讓夷”這個成語就來自這裏,意思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

臧文仲到齊國後,用鬯圭和玉磬向齊國求購糧食。這個時候,齊國還是齊桓公和管仲時期,他們被臧文仲的誠意所打動,於是沒有收下魯國的寶器,把糧食借給了魯國。

輕貨重民,臧文仲這種思想尤其寶貴。

那麽,臧文仲為魯國制定的是什麽樣的外交政策呢?

齊桓公稱霸時代,臧文仲的外交政策繼承了季友的“親齊”方針。但是,隨著管仲的去世,齊魯之間的關系降溫。在齊桓公去世之後,齊魯兩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降溫。到了這個時候,魯國就必須調整外交政策了。

到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齊國入侵魯國。於是,魯國一面派人求和,一面向楚國求救。

“齊國人靠不住了,當今世界,最強的無過於楚國,我們不如借助楚國抗衡齊國。”臧文仲向魯僖公建議,於是,魯國歷史上第一次派人出使楚國。

對於魯國主動前來投靠,楚成王非常高興,因為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中最德高望重的國家,魯國都來投靠了,那不是證明楚國的感召力已經超過了周王室?

於是,楚國迅速派兵幫助魯國攻打齊國,並且打得齊國沒話可說。作為楚國的盟國,魯國也派公子買領兵到楚國另一個盟國衛國那裏,幫助衛國協防齊國人。

為了進一步拉近與楚國的關系,魯僖公為自己的太子向楚國求婚,於是楚成王的女兒嫁到魯國,就是後來魯文公的夫人、魯宣公的母親頃熊。

【冤死的公子買】

魯國人投靠楚國的時間並不長,第三年,也就是魯僖公二十八年(前634年),晉文公率領晉國軍隊為了救宋國而討伐衛國,一舉攻占五鹿。魯國軍隊見晉軍實力強大,根本不敢增援衛國軍隊。